小腿痠恐動脈阻塞症狀!醫師呼籲三高、抽菸者注意PAD這前兆

有時小腿痠痛是血管阻塞的前兆!腿部肌肉是促進血液回流心臟的幫浦;但若疏於運動與節制飲食,下肢血管就可能因脂肪堆積成為阻斷血流的病灶,嚴重者可導致組織壞死!股動脈以下的血管病變叫做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PAD會產生間歇性跛行等前兆,但這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而延誤治療!各大醫院都有檢測PAD的篩檢,但仍須大眾對下肢動脈阻塞症狀有基礎認識,才懂得自我覺察、去醫院檢測。以下療日子邀請新竹台大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潘恆宇醫師來分享何謂PAD?有哪些症狀?以及PAD的篩檢介紹與預防撇步,提升大家對PAD治療的信心。

動脈阻塞症狀有哪些?哪些症狀最常見?

周邊動脈阻塞所引起的組織缺血(PAD)好發於下肢,尤其是小腿肚附近的區域,依缺血程度而有不同表現。臨床上最常聽到患者主訴活動時發生的症狀,比如走路走個幾百公尺就感到小腿痠痛或無力。

血管阻塞比較嚴重的患者,或是洗腎的病人,可能一走動就會痠痛,更嚴重的連休息都會感到患部疼痛,還可能發生組織缺血發黑、傷口難以癒合等情形。

動脈阻塞症狀易與什麼疾病混淆?走路時出現什麼情形要提高警覺?

患者最常碰到的狀況,是走路走久了小腿開始痠痛,但休息後就會緩解,這就是所謂的「間歇性跛行」,這常與神經受壓迫(椎間盤突出、骨刺)所造成的小腿痠痛混淆,但後者所造成的痠痛在休息後不會改善,這是兩者的主要差別。

常聽到PAD患者主訴腳會無力,但仔細一問,卻發現他們可以走很長一段距離;若是神經受壓迫的患者,一般無法走太久。其實PAD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間歇性跛行是少數能自我覺察的徵兆。

而若持續出現6P症狀:

  • 冰冷(Poikilothermia or Cold)
  • 蒼白(Pale or Pallor)
  • 疼痛(Pain)
  • 麻木(Paralysis)
  • 脈搏微弱或缺乏(Pulselessness)
  • 感覺異常(Parathesia)

是比較嚴重的狀況,更嚴重的是患部發紫、發黑、潰瘍等症狀,要趕快看心臟血管內科。綜上所述,PAD的嚴重程度可分成四級:

  • 第一級:無症狀
  • 第二級:間歇性跛行
  • 第三級:持續疼痛(休息痛、夜間疼痛)
  • 第四級:皮膚潰瘍或壞死

目前診斷PAD最普遍有效的方法為何?如何評估患者阻塞程度?

臨床上診斷PAD最普遍的方法是ABI(Ankle-Brachial Index),即「踝肱血壓比」,經由測定腳踝與上臂⾎壓,計算兩者的比值,醫師就能據此判斷⾎管阻塞程度,是PAD第⼀線非侵入性診斷⽅法。

腳踝與上臂的⾎壓比值高低有不同意義:

  • 1.00 ~ 1.40:正常
  • 0.91 ~ 0.99:介於正常與不正常之間,須要進一步檢查
  • 0.41 ~ 0.90:輕、中度阻塞
  • 0.00 ~ 0.40:嚴重阻塞

值得注意的是,踝肱血壓比在1.00以上並不一定沒事,有時ABI即便在1.40以上仍可能有血管嚴重硬化所造成踝肱血壓比數值較高的假象,因此需更近一步以血管超音波來檢查確認。

檢查主要是為了瞭解患者的病灶位置以及血管阻塞程度,第二道更準確的檢查方式是血管攝影,能讓醫師判斷阻塞部位及阻塞程度。

ABI篩檢的檢查流程為何?檢查前要做什麼準備嗎?

ABI篩檢不需禁食或其他特殊準備,且只需5~10分鐘就能完成檢查,檢查流程是:

  1. 脫掉厚重衣物,只留輕薄衣著。
  2. 如穿著襪子或絲襪,請脫下或露出腳後跟。
  3. 測量期間受檢者不可移動身體,並保持安靜。
  4. 受檢者躺在診察床上,由工作人員綁上測量血壓的壓脈帶。
  5. 最後醫師解釋檢查結果。

基本上,受檢者只要注意穿著好穿脫的鞋襪來檢查即可。

PAD有什麼風險因子?

PAD最主要的風險因子是三高,以及抽菸;很多患者沒有三高問題,卻有抽菸習慣。另外是洗腎患者,他們容易發生嚴重的PAD症狀。

另外,年齡越大罹患PAD的機會越高,但仍需確認自身是否有慢性病,比如血透洗腎患者其血管問題會比較早出現阻塞的現象,像是曾有位洗腎患者,40歲左右就出現嚴重的PAD症狀。

若檢查後發現嚴重的PAD症狀,建議如何治療?

一般會先採用藥物等保守治療,並搭配健康的生活習慣,請病人戒菸並控制三高,同時開立藥物擴張患者周邊動脈血管,幫助血液循環,使用藥物期間還會建議患者多運動,幫助改善周邊動脈的血液循環。

如果確定保守治療無效,通常是出現嚴重間歇性跛行的患者,或是休息時也會出現疼痛的病人,如果吃藥沒有改善,就會建議手術治療。另外,如果患者下肢出現變紫、變黑等缺血症狀,或是發生壞疽的情形,這代表著組織受損的情況,那醫師就會建議患者做手術,手術分為兩種:

1.氣球擴張術:在鼠蹊部或手部的皮膚進行穿刺,然後引入導管。通過這個導管,醫師能進入狹窄的血管部位,並給血管內的氣球充氣來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通暢度。這種手術一般使用局部麻醉,且恢復速度較快。

2.血管繞道手術:使用患者自身的血管或人工血管來替代被阻塞的血管。相對於氣球擴張或血管支架,術後患者的血管比較不容易再次阻塞。但這種手術通常需要全身麻醉,手術傷口比氣球擴張術的更大,且需要縫合。手術後需要定期更換傷口藥物。

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PAD案例?

曾有一位70幾歲的患者,兩隻腳的股動脈都放過支架,但仍出現嚴重缺血症狀,也就是6P的情形,所以我們先為患者左腳做血栓清除;但患者在半個月內另一隻腳又出現急性缺血,須要做血栓清除,也就是我們在一個月內為那位患者處理了左右兩隻腳。

因為患者的雙腳會劇烈疼痛,術後不太願意走路,結果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左腳血管又發生阻塞,甚至發生「攣縮」這種很難治療的狀況,讓我印象很深刻。

另一個案例也是70幾歲,而且是洗腎患者,但情況沒那麼嚴重,我們發現他的表淺股動脈發生血管狹窄,於是給他做血管支架等處理,該病患在接近一年的時間內又發生無法行走的疼痛、血管再度阻塞,緊急處理後才改善。

這兩個案例都是患者在手術後因為疼痛或其他身體不適而不願意走動,結果很快就再度發生血管阻塞。所以,我都會鼓勵病人在手術後一定要多走動,才能降低再度阻塞的風險。

請教醫師,您目前所服務的醫院,在術式方面是否有別於其他醫療院所?可否分享其特色呢?

檢查PAD的部分,除了ABI我們也會做血管超音波,另外,如果我們高度懷疑患者傷口源自PAD,我們會用SPP檢查,也就是「皮膚灌流壓檢測」。針對有傷口的PAD患者來講,SPP檢測結果很重要,因為SPP可提供醫師相對客觀的指標,去判斷患者在手術後傷口癒合、改善的狀況。

而在治療PAD的部分,我們有「除鈣」的治療,這是用在血管鈣化比較嚴重的患者,例如洗腎病人。其實我們有很多困難的案例來自洗腎病人,他們無法用氣球擴張等一般的器材來處理,針對這類病人,我們會先給予除鈣治療,除鈣治療能有效打通血管;再來是「除栓」,除栓治療在動脈、靜脈阻塞都能使用,及時除栓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

療日子小叮嚀:要多走動,才能避免PAD惡化

最後醫師再度呼籲,運動對PAD患者有很多幫助。即便患者用手術大幅改善血管阻塞情形,醫師仍會叮嚀患者要多走動,不然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再度發生血管阻塞;相反的,有些血管阻塞很嚴重的人,只要他們常在走動,其血管阻塞情形就不會繼續惡化,他們只要持續到門診追蹤就好。

運動不用做那種會喘的運動,只要走路散步就會改善血管阻塞,或避免惡化,但最重要的是持續關注自身狀況並就診追蹤。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周邊動脈阻塞也要做支架?3重點判讀症狀、降截肢風險!腳痠、發冷皆警訊)


訪問專家:

新竹台大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潘恆宇醫師

好好療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圖片來源:123RF

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