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發作時需了解吸入劑差別,使用不當恐致命
氣喘為氣道慢性發炎反應,使用吸入劑差別有不同效果
氣喘是一種氣道慢性的炎症反應,發作時,支氣管因攣縮導致呼吸困難、喘哮鳴音和咳嗽,嚴重時甚至會致命,氣喘是最常見慢性呼吸道有猝死危險的疾病。使用吸入劑差別有不同效果, 在使用治療務必了解差異性。世界衞生組織估計世界有三億人罹患此病,在台灣成人約10%,小孩有20%人口有氣喘。雖然氣喘是有基因遺傳且受環境誘發。然而工業化空污、食安、壓力等問題,使盛行率增加。氣喘根據過去病史,如過去反覆發作且陣發性的咳嗽、胸悶、哮鳴音或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即可懷疑是否有氣喘。氣喘可發生於各年齢層,同一人在不同時期亦有不同臨床表現,而不同嚴重度,不同的人雖然有相同臨床表現但真正分子或細胞的分型不同,即是可能有不同的分子、細胞、組織或基因等分型。所以氣喘變異與特異度極高,須個人化型式進行治療、氣喘看似簡單但因為特異性變異性與複雜性相當高。
吸入型差別大 嚴重急性惡化風險
氣喘吸入劑差別區分為長期治療型與短效急救型。長期治療型使用時無法有立即改善的效果感覺,為長期使用治療逐步改善氣喘病症;較嚴重的氣喘患者有時病發的情況危及,須使用短效急救型吸入劑進行緩解。
2021年「全球氣喘治療指引(GINA)」指出,氣喘患者每年使用3支以上的緩解用吸入劑(急救),與較高的氣喘反覆急性發作、氣喘急診住院與死亡風險有相關。全民健康保險大數據氣喘用藥分析證實,氣喘病患自行購買緩解用吸入劑(急救型)的是非常普遍的氣象,專家推估台灣有逾3成患者每年使用超過3支緩解用吸入劑(急救型),與每年使用2支以下的患者相較,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風險高出7成,死亡風險更高出9成。顯見錯誤用藥觀念及習慣恐將導致氣喘急性惡化、增加死亡風險。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也於2021年修訂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治療指引,基於安全考量不再建議單獨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急救)治療氣喘,並建議患者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做為控制型藥物,以降低氣喘嚴重惡化及死亡風險。「吸入型類固醇」為標靶型治療藥物,僅針對呼吸道發炎進行治療,吸入型類固醇的含量低,使同一年的含量等同於一般口服類固醇一次的含量。
緩解用吸入劑是應急,吸入型類固醇才是治療
分類 | 效果 |
緩解用吸入劑(急救) | 1、 短暫綏解氣管緊縮,無法改善氣管發炎 2、 反覆使用易導致氣喘病症惡化 |
吸入型類固醇 | 1、 根本治療氣管發炎 2、 能降低急性發作風險 |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說明:「氣喘是慢性氣管發炎導致呼吸氣流受阻。氣管發炎猶如一把火在燒, 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急救)就像滅火器,僅能在急性發作時短暫緩解,無法根本治療氣管發炎,甚至容易過度依賴用量越來越大。與其滅火不如防火,建議應使用能預防發炎的『吸入型類固醇』,從根本治療如同在氣管建立一道防火牆,維持日常保養才能真正達到氣喘控制,降低急診住院及死亡風險。
療日子延伸推薦:沙塵暴來襲!台示警:近10年少見 氣喘過敏者3招防護學起來
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參考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台灣氣喘學會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