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型糖尿病增肌少症風險!留意平衡訓練,預防糖尿病併發肌少症

第二型糖尿病併發肌少症

糖尿病盛行率不斷攀升,影響全球5億人口。隨著高齡人口增加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預估在2045年糖尿病將影響全球七億人口之多。這幾年因為社會經濟的成長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亞洲在糖尿病盛行率上持續攀升,占全球糖尿病人口的60%之多,而其中更以中老年人為主要族群。據研究,糖尿病會增加3倍的骨骼肌肉質量降低的發生風險,當肌少症發生的同時,也會影響血糖的代謝與利用,並加重胰島素阻抗的發生,使得血糖控制雪上加霜。以下文章將由成大前瞻醫材中心研究員林摯鈞博士與您說明,糖尿病併發肌少症的患者會有哪些影響,及平衡能力的維持與訓練對於銀髮族群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

肌肉無力、行走速度緩慢,糖尿病併發肌少症影響日常生活!

在台灣,65歲以上罹患糖尿病者占全數糖尿病患者50%以上。也正因為糖尿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而增加,第 2 型糖尿病患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常常容易伴隨出現老年綜合徵如肌少症(sarcopenia)和虛弱(frailty)症狀等困擾。

肌少症是一個和年齡相關的症狀,表現在骨骼肌肌肉質量的逐步減少、以及身體功能的逐步下降的現象。大約50歲過後,肌肉質量就開始出現逐年1-2%的降低。肌少症的盛行率在60歲至70歲約在5-13%左右,而在80歲後的盛行率可能高達11-50%。

過去文獻顯示,肌少症和第二型糖尿病共享非常多相似的臨床表徵,如體能活動力(physical activity)的下降、活動範圍的減少、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慢性發炎現象、以及粒線體功能障礙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等。

肌少症同時也被認為和衰弱症有許多的關聯性。臨床上衰弱的五大表徵包括:

  • 疲憊
  • 體能活動力缺乏
  • 肌肉無力
  • 行走速度緩慢
  • 體重下降

肌少症的三大檢測要素包含:

  • 肌肉質量的下降
  • 肌肉力量的減少
  • 行走速度緩慢

其中肌肉無力與行走速度緩慢與衰弱的表徵相同。肌少症與衰弱有許多相似的臨床表現,而第二型糖尿病則被認為會加速肌少症與衰弱的現象。過去在糖尿病個案其體能活動力缺乏的議題上常關注在其日常生活功能(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的影響,鮮少在體適能的綜合表現上進行深入的觀察與研究。

第二型糖尿病 肌少症

圖片來源:智慧健康照護網

第二型糖尿病患增肌少症風險!肌力、有氧耐力、平衡能力皆不足

成功大學前瞻醫材中心與成大職能治療學系及成大醫院內科進行臨床研究[註1],收集78位第二型糖尿病患之體適能、肌少症、衰弱等數據,並與48位年齡相仿之血糖正常者進行對照分析。檢測參數包括骨骼肌質量指數(Skeletal Mass Index, SMI)、握力、行走速度、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柔軟度如抓背測試與坐姿體前彎、平衡能力如開眼單足立及8尺立走、有氧耐力如2分鐘抬膝、肌力如30秒坐立等、衰弱及憂鬱量表等。

研究結果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罹患肌少症之風險的確高於血糖正常者,並主要表現在行走速度的下降。此外,第二型糖尿病患相較於血糖正常之控制組來說也出現顯著較為衰弱及憂鬱的現象。於銀髮體適能的表現中,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顯示較高的BMI指數,並且在四肢的肌肉力量明顯的下降,而有氧耐力、靜態平衡及動態平衡的能力相較於控制組皆出現顯著的減弱的現象。換言之,第二型糖尿病患相較於血糖正常之民眾來說,出現較為肥胖、且肌力、有氧耐力、平衡能力皆較為不足的症狀。

療日子猜你想知道:(教你肌少症檢測三大招,想預防肌肉減少你可以做這運動!)


平衡訓練可預防並降低跌倒風險,避免骨折、臥床等後遺症

該研究進一步分析各變量之相關性後發現,衰弱、身體質量指數、動態平衡能力和第二型糖尿病呈現顯著相關性。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對抗虛弱和保持身體適能,尤其是動態平衡訓練,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之重要性[註1]

平衡能力的維持與訓練對於銀髮族群相當重要,平衡能力不足往往最常反映在跌倒風險的增加,而銀髮族群跌倒造成的後遺症眾多,包括如骨折以及後續的臥床造成的後遺症。據統計,因跌倒造成的非脊椎骨折約佔63.1%[註2]。期刊Diabetes Care過去研究年齡介於45-84歲的400位糖尿病患者中,發現其中有63%的個案曾經有過跌倒的經驗,而這些這案平均每人每年有1.25次跌倒的發生率 [註3]。可見得防止跌倒及平衡能力訓練對於糖尿病個案的重要性!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每三位銀髮族就有一位會跌倒!預防長輩跌倒留意10大危險因子)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肌少症的發生?雖然年紀老化造成的肌肉量流失可能是無法避免的,但適當的治療與介入卻能夠延緩或改變其造成的不良影響。目前針對肌少症的處置,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是營養的補充搭配適當的運動訓練。建議如下:

1.蛋白質補充:若無慢性腎臟病者,依體重每天每公斤建議攝取1.2-1.5公克的蛋白質,平均分於各餐食用,每餐約攝取25-30公克的蛋白質,且儘量不與碳水化合物一同食用。

2.維生素D:當維生素D濃度過低,會造成肌力下降,可能進一步造成肌少症、功能下降及跌倒發生率增加,若血中維生素D濃度不足 (<30 ng/mL) 建議補充,但補充的劑量、時間長短以及長期服用的安全性目前尚無定論。

3.有氧運動、漸進式阻力運動:根據2007年美國運動醫學會與美國心臟學會發表的運動指導方針,老年人在運動前須做篩檢測試,排除一些不適合從事有氧運動及耐力訓練的情形;開立運動處方時,須兼顧運動的安全性及個別老人的興趣,尤其要特別注意視力衰退與平衡的問題,避免跌倒骨折等意外發生。

參考資料: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註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177026/

[註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283181/

[註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2401743/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文轉載自: 成大智慧健康照護網 原文標題為:除了肌少症之外, 糖尿病患者還需要注意動態平衡的問題!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