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具有「抗癌蔬菜之王」的美稱,不僅熱量低,營養價值也相當高。每年到了四、五月,就是蘆筍盛產的季節,蘆筍特有的鮮甜口感,不管是清炒蘆筍蝦仁或是鮮蝦蘆筍手卷,都是很棒的滋味。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公開資訊,蘆筍在美國癌症學會推廣的30種蔬果抗癌食物中排名第16,所含之維生素A比番茄高1.5-2倍,維生素B1更是高達3-6倍、菸鹼酸3-7倍、蛋白質1-5倍,營養價值極高!想知道蘆筍功效有哪些?以下將由夏子雯營養師與您分享。
參考資料:台灣癌症基金會
蘆筍功效有哪些?富含膳食纖維、抗氧化營養、礦物質!
長久以來,蘆筍被稱為蔬菜之王,在《神農本草經》蘆筍也被列為「上品之上」,因它含有較高纖維素和維生素,蛋白質中胺基酸含量和比例適合人體需求,富含鈣、磷、鉀、鐵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且含有較高的硒及抗氧化成分,不僅有抗癌之王之稱號,且利尿清熱、增強免疫力。以下為蘆筍為人體帶來的營養好處:
- 豐富的膳食纖維:綠蘆筍平均每100公克含有1.2公克的膳食纖維,嬌貴的白蘆筍則含有1.8公克,非常適合便祕的人食用。
- 含維生素 A、B群、C、β-胡蘿蔔素:能維持上皮黏膜細胞的完整、抗氧化、正常生理機能。
- 礦物質「鉀」:鉀能調節血壓、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等,綠蘆筍平均每100公克含鉀離子271毫克、白蘆筍則有204毫克。
- 礦物質「硒」:能阻止癌細胞分裂與生長,加速解毒,提高對癌的抵抗力。
- 蘆丁及天門冬胺酸:能強健血管、預防動脈硬化、減少疲勞。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蘆筍料理也有營養功效?春天想維護心血管健康,試試這道「蘆筍百合炒南瓜」)
蘆筍功效能對抗癌症?能減緩放化療引起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蘆筍所含β-胡蘿蔔素、維他命A、E、C,以及胺基酸和微量元硒皆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葉酸及核酸則具有防止癌細胞擴散之效。
食用新鮮綠蘆筍可減緩放療和化療時引起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口乾舌燥等情形,並使直腸癌病況改善,因其含木糖寡糖和水溶性纖維結合使益菌增生,而促進排泄,故致癌物質不易留存腸道,是天然防癌食物。
其所含的天門冬胺酸和蘆丁則能增加免疫力,使變異細胞回到正常生理狀態,可控制癌細胞異常生長。且β-胡蘿蔔素量僅次於甜椒,紅高麗菜、菠菜,故在氧化作用中保護細胞分化不會變異形成癌症,甚而良性化。
參考資料:台灣癌症基金會
蘆筍汁清涼解渴,過量容易變胖、傷腸胃!
蘆筍被譽為蔬菜之王,而蘆筍汁不僅帶有著許多年代回憶,也有清涼退火的功效,夏天大家都習慣來點冰飲,但還是建議先吸一口含在嘴裡,等飲品增溫後再喝下肚,以避免刺激腸胃,也能達到降火作用。除此之外也要留意,市售的蘆筍汁為了口感,多會添加糖分,攝取過量只會增加體重,且蘆筍汁屬於寒涼物質,喝太多也會傷害腸胃,千萬不可過量飲用。
4種人不宜多吃蘆筍!照大腸鏡、胃潰瘍都應避免
-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因蘆筍屬高纖蔬菜,容易摩擦胃壁及黏膜、增加負擔
- 需要「低渣飲食」:如大腸鏡檢查、大腸癌術後的人,也因蘆筍纖維高,建議不要食用
- 痛風患者:蘆筍前端處普林值含量較高,若真要食用則建議吃後端,或川燙後再食用為佳。
- 腎功能不佳、須限制鉀攝取的人:都需注意高鉀蔬菜的攝取量,以避免加重身體負擔。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挑選、保存與處理
如何快速挑選新鮮蘆筍?台南農改場分享四大要訣:
- 先觀察基部切口:新鮮需呈鮮綠,若呈乾癟或變褐,表示商品缺乏保濕或躺在販售架上已經多日,是最容易判別指標。
- 是觀察筍尖:新鮮需飽滿且抱合,若有明顯間隙或分枝,恐有已販售多日或存放溫度偏高致持續抽長。
- 觀察嫩莖節上之小鱗片:新鮮需呈翠綠或鮮粉紫,若呈黃化或開張則代表它的養分已顯著耗損呈老化。
- 可仔細觀察嫩莖上半段之表皮:新鮮需飽滿有光澤,因為上半段最嫩,若出現皺紋表示若擺放多日或已失水降低鮮度,致出現皺紋,嚴重者甚至呈偏軟而垂頭。
延長蘆筍保存時間該怎麼做?
在買回蘆筍後若沒空馬上烹調,需暫存冰箱時,若空間充足,則建議以直立的方式放置蘆筍,也建議在放冰箱前,先用一張家用紙巾,用水沾溼後,平鋪在不要的鮮奶盒底部(或任何直形容器內),然後將蘆筍直立插進盒中,並建議以保鮮膜或保鮮盒包覆,以隔絕蘆筍與空氣的接觸,再放進冰箱的冷藏室中,如此一來,兩三天內蘆筍依然可以保持青翠,可輕鬆嚐鮮,享受頂級美食。
蘆筍如何處理?
如何避免吃到蘆筍外層一絲絲難以下嚥的老梗?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2招快速削皮法:
第1招:將蘆筍放平在平盤(或砧板)上,即可用削皮刀橫向快速削皮,嫩莖基部若先泡水5分鐘,吸飽水後削皮效果更佳。
第2招:使用淺水盤裝水且可淹過筍莖,將待削皮蘆筍基部平靠淺水盤底,即可用削皮刀橫向快速削皮,且薄皮完全不會沾黏在削皮刀上。
參考資料: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文轉載自:夏子雯-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