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竟成致命殺手,高危險群是哪些人?如何預防?

主動脈剝離

先前有藝人小鬼於家中浴室猝逝,死因疑似為「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引起社會大眾對於主動脈剝離的關注,近日又發生男模張誌軒在運動後不適,就醫判定為「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經搶救後仍不治;究竟什麼是主動脈剝離呢?讓療日子告訴你。

主動脈剝離轉瞬間發生危險性超高,3大族群須當心

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醫師說明,人體的主動脈有內層、中層、外層共三層結構,當內層和中層因壓力被撕裂,導致動脈腔內的血流從真腔流至管壁中,形成假腔,再漸漸擴大壓迫到主動脈血管,便可能造成身體器官血液供應不足而壞死,或是假腔過於薄弱使得主動脈破裂,即為「急性主動脈剝離」。

因此,罹患此病的人主要為以下三類族群:

  1. 動脈管腔長期承受高壓力的人,如高血壓患者與年長者,臨床上以這一類罹患主動脈剝離為最多;
  2. 先天血管構造鬆散、結締組織不佳的遺傳性疾病患者,例如馬凡氏症候群;
  3. 因強烈外力撞擊導致,最常見於車禍意外。

當主動脈膨大如瘤,也會提升主動脈剝離風險

那麼,我們能否透過哪些病徵防範?「大多數人都是等到血管裂開了才知道。此外,主動脈瘤是主動脈剝離的前兆。」然而,主動脈瘤在尚未膨大至破裂前通常也毫無症狀,蘇上豪指出臨床上最常看到老先生因肚子痛誤以為便祕就醫,一檢查才得知有腹部主動脈瘤。主動脈在正常狀態下,直徑小於2.5公分,一般建議男性直徑超過5.5公分、女性超過5公分需積極治療。他也呼籲患有主動脈瘤者需避免會讓血壓瞬間升高的動作,如健身與舉重運動。

國外有文獻指出主動脈剝離患者平均年齡為65歲,所以年輕患者容易被誤診,蘇上豪表示這是因為年輕人血管韌性通常比較好,罹患高血壓機率也較老年人低。而就部分媒體報導小鬼罹患有家族性多囊腎疾病的情形,以及經解剖後認為是因主動脈破裂撒手人寰而言,「高血壓是腎臟功能不佳者的第一個表徵,這樣代表他的血壓可能控制得不太好,再加上參與不少高張力運動,也容易讓血壓忽高忽低、引發主動脈剝離。」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下一個會是我嗎?顧好血壓遠離致命疾病

急性主動脈剝離不只來得又急又快,蘇上豪更提到患者的預後在發病當下便已決定,有些人如同小鬼一發病立即死亡,有人則因而中風、腿部癱瘓,「就算手術救回性命,能夠全身而退的人佔非常少數,也不代表未來可以一勞永逸。」除了外傷者,高風險族群原本就有主動脈血管結締組織不好的問題,全身動脈血管都可能發生剝離,手術僅能就病發部位處理,若其他可能已有細微變化的部位仍長期處在高壓狀態,未善加控制還是有可能復發。

儘管主動脈剝離是致命性的重症,但蘇上豪認為毋須因小鬼驟逝一事便過度恐慌,「沒有先天性疾病的人,除非患有高血壓,否則45歲之前幾乎不需擔心,每年固定體檢即可。」至於有高血壓、三高疾病等危險因子者,平日應留意自己的血壓變化、好好控制。三高病患可藉由定期追蹤及胸腹部超音波等非侵入性檢查,掌握主動脈是否發生變化,亦建議高血壓患者可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不需要為了主動脈剝離這個病緊張,而是需要為你原來就有的疾病多加注意。」

此外,蘇上豪也提醒務必不可有強烈外力撞擊的動作,他回憶過去有年長病人聽信用背部撞擊樹幹或牆壁有益健康,勤練所謂「撞背功」反倒撞成了主動脈剝離,「撞擊時血壓會因疼痛隨之升高,而且主動脈就位在脊椎旁,不論有無高血壓的老人都要避免這些危險的傷身行為。

療日子還想請你關心:
高脂血症恐成隱形殺手 不胖也可能因高膽固醇導致心因性休克
金曲歌后罹帕金森氏症暴瘦8公斤 病因、症狀一次看

資料來源:博仁綜合醫院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