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呼籲提高男性攝護腺癌意識!無徵兆也會罹癌?健康不要等到退休後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為響應每年11月為國際男性健康倡導月『*Movember』,旨在提高男性對於健康問題的關注,特別是攝護腺、前列腺等相關疾病的早期發現與治療,攜手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臺灣楓城泌尿醫學會、高雄市高杏泌尿照護協會、亞洲泌尿科醫學會、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等專業機構,共同呼籲社會各界關注男性健康,並針對攝護腺相關健康警訊、早期篩檢與積極治療。


台灣攝護腺癌是男性第五大癌症!早篩至關重要

在台灣,攝護腺癌已是男性第五大癌症,且罹患人數逐年上升。從101年4,735人增加到110年7,481人,十年間增幅達58%,不僅如此,罹患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雖攝護腺癌的好發年齡通常在60~75歲,但隨著PSA(攝護腺特定抗原)篩檢的普及,越來越多5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也在早期診斷出攝護腺癌。因此,提升男性自我健康意識,推動早期篩檢與治療,對於降低罹癌風險與改善預後至關重要。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薛又仁指出,無症狀的年輕男性也可能因篩檢而發現癌症,因此必須提高健康意識並推動早期篩檢。

▲薛又仁秘書長指出,有越來越多因篩檢而發現攝護腺癌的年輕男性,通常都屬於無症狀患者


兩代病友對話:無關年齡!關注攝護腺健康不該等年老

在(11/26)記者會上,兩位不同年齡世代的攝護腺癌病友分享了他們的治療經歷。83歲的老年病友蔡先生在與朋友討論攝護腺問題後,主動接受檢查,發現自己患有晚期攝護腺癌,蔡先生更透露出:「治療成功的關鍵,是擁有家人的照顧與支持。」;61歲的鄭先生則是在一次感冒就醫時,發現尿液中有潛血,進一步檢查後意外確診為第三期攝護腺癌。

兩代病友對談,無症狀即確診攝護腺癌成救命關鍵,積極配合醫師治療,回歸生活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查岱龍理事長強調:「無論年齡,男性都應正視任何健康警訊,有相關排尿等異常病灶,或年齡已超過50歲,即使無明顯症狀,也應該及早檢查。」台灣楓城泌尿醫學會理事長闕士傑補充,許多攝護腺癌患者在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若等到出現頻尿、血尿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


薛又仁醫師:早期攝護腺癌的患者多半無感 顯示早期篩檢重要性

早期無症狀是現在男性面臨攝護腺癌的隱憂,薛又仁醫師提及,早期攝護腺癌的患者多半『無感』,加上攝護腺癌有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多患者在壯年時期確診。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高建璋醫師指出,二位病友都是在沒有徵兆的狀況下確診,可以說是隱形的殺手,因此更顯示及早篩檢的重要性,並提醒所有男性朋友,如有排尿問題或下背痛等症狀,不要吝於就醫,即使看似健康也應定期檢查,以積極行動守護健康。


早期治療存活率高,晚期存活率急劇下降

攝護腺癌的治療時機對患者預後影響重大,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王弘仁醫師表示,早期發現並治療的患者10年存活率高達90%,而晚期患者則面臨更低的存活率。亞洲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說明,晚期攝護腺癌患者往往已出現骨轉移,治療難度大幅提升,5年存活率僅約20%。因此,呼籲50歲以上的男性,可至醫院進行初步的攝護腺癌PSA檢測,及早診斷,根治癌症。

亞洲泌尿科醫學會馮思中理事長說明,有移轉出現的患者,5年存活率也急劇下降至僅20%


新療法為晚期患者帶來曙光 聯合治療策略能夠顯著提高存活率!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有所突破。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歐宴泉理事長指出,針對晚期或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患者,現有的治療策略包括了結合新型治療方法與傳統療法,並可能包括短期化療的綜合治療方案。這種聯合治療策略能夠顯著提高存活率,而化療副作用可以透過與醫療團隊的合作有效緩解同時保持患者的生活品質。針對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常發生的骨頭轉移,目前也有能同時兼顧療效與患者生活品質的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等治療選項。過去晚期患者的治療選擇有限,效果不彰,但如今的新療法為患者帶來了更多的希望,顯著改善了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


國際「Movember」運動一同響應!呼籲社會共同關注男性健康

國際「Movember」運動不僅是男性健康的倡議,也是一個呼籲社會關注男性身心健康的全球行動。高雄市高杏泌尿照護協會理事長阮雍順醫師再次強調:「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五,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至少應檢測一次PSA,若有家族史的男性更應提前篩檢。」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與其他機構的聯手合作,發出強烈的健康警示,期望能早期發現攝護腺癌並積極治療,為所有男性打造更健康的未來。

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歐宴泉理事長指出,過去晚期且移轉患者治療選項有限,
如今有新選擇,有效提升存活率,顯著延緩病程進展


療日子也請您關心:睪丸痛是睪丸癌嗎?泌尿醫指出4原因「扭轉」恐壞死、不孕


好好療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資料來源:台灣泌尿科醫學會

圖片來源:台灣泌尿科醫學會

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