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潛血陰性就沒事?4類人還是腸癌高風險!醫揭大腸鏡檢查5大迷思

大腸鏡檢查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國內大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及第3位。相信許多人都認為,沒症狀就不用做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陰性就沒事?其實,在大腸癌初期幾乎沒有特別的症狀,等到有症狀通常都已經是第二期以上。因此,在症狀出現之前接受篩檢才有機會及早發現第零期或早期癌症。關於大腸鏡檢查你想知道的疑難雜症,以下將由高雄明義診所特聘醫師方冠傑與您說明。

為什麼要做大腸鏡檢查?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的人群裡,完全健康的族群約佔兩成,實際患病的人約有一成,其他70%的人則是處於疾病前緣,也就是所謂的「亞健康」。儘管尚未出現臨床上常見的病症,但由於生理年齡的老化等因素,身體正默默地發生變化。

篩檢的目的,就是要在還沒出現明顯症狀的人群裡,及早揪出可以根治的早期癌或高風險前癌病變,並透過治療讓生理恢復到健康狀態。而這些癌變在初期時,幾乎90%以上都不會用症狀來告訴你的。

大腸鏡是一種侵入式的內視鏡檢查,醫師會將內視鏡管深入大腸中做最直接的檢查,從肛門口開始一路到達盲腸,是診斷大腸癌以及腸道疾病最有效、直接的工具。而除了檢查或追蹤大腸的情況,大腸鏡也能直接進行一些小手術,如:當大腸有出血時可以透過大腸鏡做止血;另外大腸鏡也可以切除一些瘜肉、夾取異物等。

大腸鏡會痛嗎?

很多人遲遲不敢做大腸鏡檢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擔心疼痛,方醫師說明,每個人做大腸鏡都會有或輕或重的不適感,也難免會讓人產生些許的不安以及恐懼,隨著受檢者的性別、年紀、體型,以及先天腸子的彎曲度,或是否曾接受手術等原因,肚子裡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沾黏的情形,這時可能會增加大腸鏡檢查時進管的困難度。

由於大腸鏡為直徑1公分、管長1-2公尺且具有彈性的黑色軟管,檢查時難免會因為管子在腹部移動,而有頂到腹壁的壓迫感;或有些人會因為在檢查時過度緊張,而造成腸子攣縮,造成疼痛感增加。若是擔心因疼痛感無法做完檢查,也可安排無痛的大腸鏡檢查。

參考資料:方冠傑醫師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低渣飲食怎麼吃才能順利做大腸鏡?一張表就看懂:牛奶是陷阱)


糞便潛血檢查陰性就沒事?醫揭大腸鏡檢查5大迷思

迷思1.糞便潛血反應呈陰性,就不用做大腸鏡?

在台灣,我們發現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的個案(糞便中被檢查出有出血),每20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是大腸癌,每12個人裡就有一個長了瘜肉。然而,不論是大腸內的瘜肉或是大腸癌早期病灶,專業的內視鏡醫師可以用大腸內視鏡方式處理,根治並非難事。

不過,糞便潛血檢查後,「陽性=大腸癌、陰性=安全過關」?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喔!糞便潛血檢查的準確度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比方患者本身有痔瘡、血尿或生理期等情形,都會讓檢驗結果呈現陽性,因此報告顯示陽性不一定代表有癌症。反過來說,檢查呈陰性也不能百分百保證沒罹癌。針對某些高風險族群,積極接受「全大腸內視鏡檢查」更有助於精準檢驗。

誰是高風險族群:

1.50歲以上

2.一等親(父母親)有大腸瘜肉、大腸癌患者

3.平常有慢性便秘/腹瀉、不明原因體重下降

4.患有慢性腸道發炎疾病,eg.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

迷思2.大腸篩檢別只做一半!全大腸鏡檢查才完整

目前常規的大腸內視鏡檢查方式主要分為「全」大腸鏡和乙狀結腸鏡。雖然兩者都是由肛門進入腸內,但檢查範圍不同。

  1. 全大腸鏡檢查:

從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一路到盲腸,檢查範圍是全大腸約1公尺長。  

  1. 乙狀結腸檢查:

從肛門、直腸、乙狀結腸到降結腸,範圍只有左側的大腸,檢查長度僅約50~60公分。

早期因乙狀結腸鏡檢查事前準備只需灌腸,但全大腸鏡需要嚴格執行飲食控制並服用清腸劑徹底清腸,加上以前許多人誤以為全大腸鏡風險比乙狀結腸鏡來得高,因此過去常以乙狀結腸鏡做為第一線篩檢。但大腸癌其實好發於直腸、乙狀結腸和升結腸等位置,如果接受乙狀結腸鏡,等於檢查只做一半,效果當然不好!想要了解完整大腸的健康狀態,唯有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才能達到。

迷思3.不只腸癌!便秘、長期腹瀉也能靠鏡檢揪出原因

由於全大腸鏡是從人體的肛門處伸入,順著大腸呈ㄇ字型、逆時鐘的走向來檢查,檢查範圍如上述所說從直腸最後到盲腸處。因此除了可以觀察腸道有無腫瘤或瘜肉之外,還能一併觀察管腔結構及黏膜的情形,判斷是否有大腸憩室、大腸潰瘍、或發炎、出血等問題,對後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處置是有效的篩檢工具。

另外,若出現:

(1)排便習慣改變

(2)莫名便秘或長期腹瀉

(3)糞便形態發生變化,像是糞便變細或解血便

(4)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5)慢性腹痛

(6)檢查發現貧血

(7)影像學檢查疑似有大腸病灶等,

在經由專業醫師判斷之下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亦有助釐清病因。

迷思4.大腸鏡檢查正常就沒事?建議平均5年追蹤一次

當大腸鏡檢查結果為正常,或只有小瘜肉且醫師已將瘜肉切除的情況,一般建議五年後再做一次大腸鏡追蹤即可。通常只有在檢查發現

(1)「進行性腺瘤」,即比較容易進展為大腸癌的腺瘤性瘜肉

(2)仍存在惡性腫瘤的疑慮,才需要短期再做一次鏡檢。

至於其他腸道疾病追蹤的頻率,則需視個別狀況與嚴重度而定,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的朋友們,待報告出來後可和你的主治醫師討論後續的治療及追蹤時程。

迷思5.麻醉接受無痛大腸鏡檢查,會提升腸穿孔風險?

只要是受過專業訓練、技術精良的醫師,在執行大腸鏡檢查時,不會因麻醉與否而有穿孔風險上的差異。因為醫師將內視鏡送入腸內時,並不是依靠受檢者對疼痛的反應來調節手勁。且無論是一般內視鏡檢查或是無痛鏡檢,技術熟稔的醫生都會輕柔優雅的執行檢查,真碰到技術上的困難時也不會勉強施行。

但大家也要了解,大腸鏡本身仍屬於侵入性的檢查,不管選擇無痛或一般方式,即便技術再進步,做全大腸鏡檢查還是有一定的風險,根據文獻指出,平均約有五千~一萬分之一的機率會發生腸穿孔等併發症。

一般大腸鏡vs.無痛大腸鏡,檢查費用是多少?

如果有符合臨床上適應症,一般大腸鏡檢查的費用健保會幫你出,但如果只是想單純健檢,自費約在3000元左右。至於無痛內視鏡,由於目前全民健保並不支付麻醉費用,所以執行無痛大腸鏡的鎮靜麻醉等相關費用,一律得自掏腰包。一般大腸鏡麻醉費用,約落在2500元~4500元之間,包含檢查時所使用的藥物、醫材、技術及檢查後恢復照顧等項目。以上實際費用,也會依每家醫療院所略有不同。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大腸癌症狀不是只有血便!突然體重減輕、貧血要注意!)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當醫師提醒您應進行大腸鏡檢查時,都是在經過評估後所做的建議,這時和醫生討論檢查的細節與方式才是上策,可別因為聽別人說大腸鏡檢查很不舒服而逃避。更何況現在還有無痛大腸鏡可考慮,睡一覺醒來後檢查也完成了;而這種麻醉和外科開刀手術的麻醉方式不一樣,以現在的醫療技術而言,基本上都是相對安全的。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文轉載自:方冠傑醫師 原文標題為:大腸鏡檢查迷思一次破解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