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族一年3次免費心理諮商上路!心理諮商是什麼?專家:這情況不適合諮商
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人類健康頭號殺手之一,且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2022年《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JAMA Network Open)指出,年輕族群高達五成以上患者沒有求助或接受治療,「費用」與「不知何處獲得協助」為年輕人不求助的主因。「憂鬱症年輕化」和「就醫率低」成為最大隱憂。避免症狀惡化或發展為精神疾病,衛福部提供「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15歲~30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年輕朋友,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
究竟心理諮商是什麼?有哪些服務?而選擇心理師又有什麼風險?以下療日子引用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衛教資訊,以及身心科醫師 姜學斌等專家的專業意見,帶大家一起了解!
心理諮商是什麼?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官網資訊指出,人一生中會面臨各種變化與挑戰,如果適應不良可能會給心理帶來影響,甚至產生疾病,諮商心理師可以協助我們度過心理上的難關,從了解自己與環境,到接納自身的感受與限度、釋放被桎梏的能量,乃至於探討更多可能性,學習並尊重個人的處境與選擇,或創造新的意義。具體而言,心理諮商可歸納出4個意義:
- 心理諮商是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成長的經驗,提供人們改變的情境。
- 與心理師坐在安全、隱密、溫暖的諮商室裡,讓你可以暢所欲言。
- 讓你感受到被包容、關懷、支持,是一種真誠的、互動的人際關係。
- 幫助你更瞭解自己,整理出生活目標與生命意義。
什麼時候需要心理諮商?
- 新生活調適:新婚、懷孕、孩子長大離家、退休…
- 重大失落:重要關係破裂、失去親人、失業、生病…
- 人際壓力:學校、家庭、職場、社交…
- 疲累不堪:不得休息、欲哭無淚、喘不過氣來…
- 創傷事件:親友自殺、暴力傷害、受騙、被背叛…
- 家庭關係緊張:夫妻、親子、婆媳、手足…
- 情緒起伏:焦躁不安、深沉悲傷、憤怒、擔心、害怕…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感到人生沒有意義、覺得生活沉悶、無聊、失去動力,或是對生涯抉擇、感情感到傍惶時,也能尋求諮商心理師的幫助,心理諮商其實是很貼近日常生活的。
「15~30歲」免費3次心理諮商
自112年8月1日~113年7月31日,衛福部提供15歲到30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年輕朋友,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將和全國超過300家機構合作,只要負擔行政費用就可以接受諮商。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指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三大重點包括:
一、「鼓勵年輕人勇於求助」。
二、「尋求及認識心理諮商」。
三、「加強高風險個案醫療轉介」。
期望透過此次方案鼓勵遭遇心理困境的年輕人勇於求助,認識與善用心理諮商。同時積極走在預防更前端,讓每一個案都能以心情溫度計評估,及時找出高風險個案加以預防處理,加強轉介醫療。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相關諮商Q&A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6608-74952-107.html
諮商心理師有哪些服務?
心理諮商是什麼?依據心理師法第14條,諮商心理師的業務範圍包含:
- 一般心理狀態與功能的心理衡鑑。
- 心理發展偏差與障礙的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 認知、情緒或行為偏差與障礙的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 社會適應偏差與障礙的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 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應依醫師開具的診斷及照會或醫囑為之)
-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的諮商心理業務。
選擇諮商心理師時要注意什麼?
尋找諮商心理師時,務必確認其為國家認證的合格諮商心理師。(根據心理師法,須有諮商心理學相關碩士學位、完成一年的全職實習訓練,並通過國家專技人員諮商心理師考試、取得「諮商心理師證書」才能稱為諮商心理師,而唯有諮商心理師能執行心理諮商及心理治療)
具體來說,最簡單的辨識方法是請對方出具諮商心理師證書字號(諮心字第XXXXXX號),或到各縣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查詢合格諮商心理師名錄、心理諮商機構。
心理諮商有用嗎?諮商和聊天有何不同?
很多人好奇專業的諮商與一般的聊天有什麼差別?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表示:
- 諮商是一種有計畫、有目標、有重點、有保密的談話或治療方法。心理諮商像是一段旅程,是否能超越阻礙一路前進,要花多久的時間,視當事人的個別狀態以及改變的意願而定。諮商心理師會以專業從旁協助當事人,當事人越願意主動談自己,越能夠鼓起勇氣、確實行動時,就越快可能達到目標。
- 來談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速度與需要,討論對自己重要的議題:諮商心理師會以專業方法從旁協助您看清自己問題的癥結,陪伴您調整、改善、統整、成長。您不必擔心自己隱私曝光、擔心自己形象受損,擔心自己被另眼相看。
- 諮商關係不同於一般的人際關係,也與一般聊天有所差異。
延伸閱讀:為什麼是我?心情不好怎麼辦?增加自信 改變你的受害者心態
療日子小叮嚀:不是所有的心理問題都適用心理諮商
聊癒之森身心診所院長 姜學斌醫師表示,雖然諮商心理師服務範圍廣闊,但必須注意,心理諮商不適合所有的心理狀態,例如,滿腦子妄想的思覺失調症患者、自以為是造物主的躁症患者、充滿虛無妄想的嚴重憂鬱症患者等,這些可能會比較需要臨床心理師,或是身心科醫師的服務。
姜醫師舉例,他學長曾接觸一位受到性侵而有嚴重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個案,第一次接受諮商時談得太過深入,出現解離症狀,結果心理承受不住,最後竟自殺了結了生命。
療日子延伸推薦:心情不好是憂鬱嗎?憂鬱與躁鬱怎區別?身心科醫教你如何判斷、協助患者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參考資料: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新竹姜學斌醫師臉書粉專、全國法規資料庫、衛福部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