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不一定心理變態!為什麼大人會虐童?4種心理模式都可能誘發虐待欲

台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重大虐童事件,或是保母兒虐案件,讓全台家長人心惶惶,生怕虐童案發生在自己的心肝寶貝身上!為什麼那麼可愛的幼兒會有人狠心虐待呢?其實「為什麼大人會虐童」這個議題是有人研究的,以下黃軒醫師要跟大家衛教虐童背後心理模式,並指出防止虐童再度發生的重點。


為什麼大人會虐童?與失業率有正相關!

平均每天36名兒童受虐!台灣長庚之前的研究:「兒虐發生頻率與疫情相關!」失業率每上升一個百分比,隔年的兒虐率,將上升萬分之七:「如果推估台灣兒少人口有360萬人來計算的話,疫情的失業率上升一個百分比,隔年就會多增加2,500位受虐兒童。」

為什麼大人會虐童?其實國外研究早已顯示兒虐率與失業率的密切關聯。根據國外研究,美國在金融海嘯時期,美國兒虐案件激增,失業率與兒虐率的起伏曲線呈一致吻合狀態。


虐童背後的心理模式為何?

許多人好奇,為什麼有些成年人容易有虐童行為,其實虐童案件背後的成年人心理分析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涉及多種心理和社會因素。專家們提出了幾個可能的因素:


1.發洩壓力

教師或看護人,因工作和生活壓力(例如失業、家庭不和階)過大,可能會將自己的壓力,發洩到幼兒身上


2.情緒勒索

有些成年人可能因為無法有效處理和管控自己的情緒慾望,而對周圍進行情緒,失控的勒索,這些包括虐待兒童,造成了重大危害


3.扭曲成就

一些虐童成年人,可能在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較低,面對弱小的兒童時,就會感到自己強大,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慰藉。


4.滿足變態

由於經濟貧困、生活變更、社會壓力等原因,一些人可能會出現人格障礙或性變態等心理問題,而虐待兒童,可能是他們試圖滿足這些變態心理的方式。


虐待會造成什麼影響?

根據家扶基金會的衛教資訊,虐待兒童會造成3方面的影響:

  1. 身體上的傷害包括腦部受損、智力受損、發育不良、肢體殘障,以及行為發展遲緩,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2. 情緒上的傷害包括自尊心受損、意志消沉頹喪、產生負面的自我形象,以及難以與他人建立信賴和親密關係等現象。
  3. 脫序的行為包括自我傷害、犯罪行為,以及反社會、破壞性等暴力行為。

延伸閱讀:
職場照護法規如何預防工安意外、職場暴力/性騷擾?職場衛教專家來解釋


如何預防虐童再次發生?

預防虐童案件的措施是多方面的,涉及家庭、學校、社區和政府層面。不會只有一個方面或方向弄好,預防虐童案件就變少,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策略:

  1. 提升公眾意識

透過教育和媒體宣傳,提高社會對虐童問題的認識,改變有害的性別和社會規範。

  1. 專業人員培訓

為教師、社工、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提供識別虐兒個案和處理虐兒個案的培訓。

  1. 學校資源支援

確保學校有足夠的資源和訓練有素的社工,以識別和介入虐兒個案。

  1. 家庭支援計劃

提供家庭訪問服務,幫助家長建立正面的育兒技巧和應對策略。

  1. 法律與政策

制定和執行保護兒童的法律,包括禁止暴力懲罰和強制舉報虐兒個案的機制。

  1. 社區網絡支持

建立強大的社區支援網絡,為家庭和兒童提供必要的服務和幫助。


療日子小叮嚀

虐童案的處理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我們需要共同努力,保護每一個孩子的權益,讓他們在一個安全和愛的環境中成長。這些措施需要各方的合作和承諾,以建立一個無虐待、有愛的環境,保護兒童的安全和福祉。

保護兒童的安全和福祉,不會單由一個組織或成員可以完成,我們需要大家共同參與,齊心保護我們的兒童。


療日子延伸推薦:
4成婦女曾受冷暴力!如何自救?是否正遭遇精神暴力 6大問題自我評估

好能生醫 健康好能力

本篇文章轉載自:黃軒醫師 原文名稱為:虐童背後心理模式

圖片來源:123RF

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