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無法「做到底」才是五十肩,半數肩膀痛應是肩夾擠症候群!2動作可改善

肩夾擠症候群

肩膀卡卡、手向上抬會痛,是不是五十肩?其實約有一半的人是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簡稱肩夾擠症候群)。這是困擾很多運動員的傷病之一,包括羽球天后戴資穎也曾因為肩夾擠而退賽。

如果本身是需要時常往上抬手的工作者,或是重訓、羽毛球、網球、棒球的愛好者,都有較大的機率得到肩峰下夾擠症候群喔!一旦發生要怎麼改善?如何治療?以下療日子邀請骨科醫師廖志祥為大家解說。

肩夾擠症候群比五十肩更常見,2個觀察點來區別

發現肩膀卡卡、疼痛舉不起來等不適很多人會想到五十肩,事實上肩峰下夾擠症候群(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是肩痛最常見的原因,佔肩膀疼痛的 44〜65%。

為什麼會發生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當姿勢不良或肩胛骨的動作控制不佳時,手臂往上抬會造成「肩峰」和「肱骨頭」之間的空間變小(詳見下圖),這時若夾住「滑囊」、「棘上肌腱」,就可能會引起滑囊炎、肌腱發炎或損傷,嚴重時還會導致「旋轉肌袖破裂」,到時就比較棘手了,所以越早發現越好治療喔!

肩夾擠症候群

圖片來源:廖志祥醫師

如何分辨自己是肩夾擠還是五十肩?

根據《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這兩者有兩大差別:

肩夾擠症候群 五十肩
做舉手、旋轉等動作雖然會痛,但能夠做完整個動作 做舉手、旋轉等動作無法做到底
做動作時會疼痛,做到底反而不會痛  動作做到底時會疼痛

※此為初步的判斷法則,肩膀的疼痛原因,最好還是諮詢專家為宜。

誰是高危險群?

常發生在需要反覆舉手過肩的動作或運動,如:

  • 抬手寫黑板
  • 重訓運動
  • 舉重
  • 羽球
  • 棒球
  • 網球
  • 游泳

有些人明明不常做抬手的動作,卻也患有肩峰下夾擠症候群,原來是肩峰形狀天生就是「倒鉤狀」,比一般人更容易碰到滑囊、棘上肌而造成傷害。

疼痛症狀有哪些?

肩峰下夾擠的問題會造成:

  • 手臂高舉過肩時困難,甚至感到疼痛、無力
  • 晚上睡覺時壓到肩膀會更痛
  • 常發生在慣用手,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如何自救?2招教你改善症狀

根據台南醫院復健科資訊,建議肩夾擠患者可以做2個動作改善

趴姿舉手運動:趴在床上,手向前平舉,確認手臂距離耳朵一個拳頭遠距離,然後大姆指朝上抬起。這動作可以加強肩胛後關節穩定。



撐地運動:即伏地挺身的預備動作,兩隻手微彎撐持著地面,可加強肩胛前推穩定。

資料來源:部立臺南醫院復健科

肩夾擠怎麼治?一定要開刀嗎?保守治療 VS. 手術治療

醫師表示,患者經過理學檢查、核磁共振做診斷後,一般來說會以「保守治療」為主,比如吃消炎藥、關節注射類固醇、PRP(Platelet-rich plasma,即高濃度葡萄糖及高濃度自體血小板,為一種增生療法)。也會做一些復健運動來強化旋轉肌袖及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使肱骨頭穩定,減少夾擠的發生。

至於天生就是倒鉤狀肩峰的人,或是肩峰下長骨刺而造成疼痛,則會建議透過微創的關節手術進行「肩峰成形術」(acromioplasty),將多餘的骨頭磨掉,若術中發現有旋轉肌袖破裂,也可一併修補。

※醫師提醒,任何醫療皆有潛在風險,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實際治療方式須由醫師當面評估後決定。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肩夾擠自己會好嗎?千萬別拖!

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病因看似不是很嚴重,一定要去醫院治療嗎?它會不會自己好?

醫師表示,雖然肌肉被夾到而損傷會在休息一段時間後恢復,但若成因一直沒有解決而使肌肉不斷反覆發炎,勢必會影響手臂的活動輻度,有些肌肉可能會因為少動而萎縮,而且關節活動量縮減還可能造成五十肩!所以建議發生肩夾擠的情形要積極治療,免得輕症拖成痼疾。

療日子延伸推薦:(運動傷害要小心肩傷變成五十肩!症狀、復健治療法告你知)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本篇文章轉載自:廖志祥醫師  原文名稱為:手舉高肩膀就痛?肩峰下夾擠症候群

圖片來源:123RF、廖志祥醫師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