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非唯一解!醫師解釋軟骨如何修復?新技術怎麼治退化性關節炎
膝關節是全身耗損最嚴重的關節,會因為受傷、長年磨耗而產生退化性關節炎!根據健保署統計,2017年膝部關節炎就醫者就多達83.7萬人,且比前一年增加近5萬人,其中約2.5萬人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關節有感染、組織排斥、活動角度受限等問題,且人工關節是金屬製品,感受上終究不如人體自有的關節。很多人想問「軟骨能再生嗎?軟骨如何修復?」其實台灣已發展出可局部修復軟骨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及早利用,或可免於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以下引用恩主公醫院衛教資訊,告訴大家軟骨如何修復?目前的技術為何?
退化性關節炎有哪些治療方式?軟骨如何修復?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關節退化性疾病,可能導致關節功能障礙,影響生活品質。恩主公醫院外科部部長吳長晉指出,過去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初期會先建議患者使用止痛藥、注射PRP或打玻尿酸、復健等等來改善症狀,但效果有限,且症狀反覆,若狀況沒有改善,就須要動手術。
過去常見的關節軟骨損傷的治療方式有馬賽克鑲嵌術、自體軟骨細胞培養移植術、關節鏡微創手術,嚴重的話甚至得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總合來看,根據恩主公醫院的衛教資料,目前膝軟骨損傷有3大類治療方式:
1.減緩不適症狀
- 服用消炎止痛藥物。
- 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玻尿酸只能短期減緩疼痛,必須重複施打,治標不治本。
- 注射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PRP) :血小板除了凝固血液之功能,還含有大量生長因子。將血小板施打到受損的部位,有助於組織修復並減緩疼痛。
2.軟骨修復醫療
- 關節鏡清創、骨髓刺激術:使用微創技術來治療,但數據顯示與保守療法無顯著差異,僅能減緩疼痛、無法根治。
- 馬賽克鑲嵌術:一種自體軟骨移植,修補軟骨的手術及修復時間長,而且取出軟骨柱的位置容易出現併發症。
- 幹細胞培養療法:近年來最熱門的方法,但必須在體外培養細胞後再進行手術,歷時較久且費用高昂。
3.置換人工關節
如果關節耗損嚴重,且上述方法都無效或不適合採用,可能就會置換人工關節,人工關節的使用效期約10~15年,但必須犧牲其他正常組織,並不適合所有病患,且只能從事一般活動,也可能發生感染、組織排斥等問題,是逼不得已之下的最終方案。
延伸閱讀:專家列7項人工關節風險與後遺症「換關節要三思!」小心感染、沾黏
軟骨再生新選擇「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患者術後可從事高強度運動
近年來針對關節炎、軟骨耗損的治療,出現一個新療法「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給予患者新的選擇。
台中榮總運動醫學科主任陳超平指出,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乃擷取病患體內非應力區的自體軟骨,僅採用約0.1公克的少量組織,但經過切碎、酵素特殊處理後,將釋放大量的軟骨細胞,醫師把這些軟骨細胞以微創手術植入關節軟骨的損傷處,修復缺損的軟骨再生軟骨組織。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的手術傷口小,手術時間也短,大約40分鐘就能完成。
圖片來源:恩主公醫院
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的患者,術後6週就能有效減緩膝關節疼痛的問題,1年後再生修復達97%以上,可恢復運動功能。中榮臨床研究追蹤5年發現,16名接受治療的患者在術後可持續從事高強度運動。
自體軟骨修復技術 可避免軟硬骨病變的惡化
吳長晉部長表示,應用「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於早期發現的膝關節軟硬骨病變問題上,在臨床案例中有多位患者得到改善,也讓患者避免因軟硬骨病變的惡化,導致須提早置換人工關節的地步。
療日子小叮嚀
雖然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有諸多優點,但自身適合什麼治療方式,最好還是請專家評估。
療日子延伸推薦:蛋殼膜功能有哪些?比葡萄糖胺更有感?行動力保健食品比較分析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諮詢機構:恩主公醫院
圖片來源:恩主公醫院、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