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肌飲食!什麼可以吃與不能吃?皮膚科醫師一次詳解。

酒糟肌飲食

酒糟肌飲食怎麼吃?酒糟,是一種臉部容易發紅或是在兩頰和鼻子間像曬傷似的斑,也稱為酒糟性皮膚炎,而有酒糟肌的病患者常因為:

  • 曬太陽
  • 情緒緊張
  • 處在較為悶熱的環境
  • 吃到誘發酒糟肌的食物

以上都有可能是讓酒糟快速惡化的原因。到底什麼食物可能誘發酒糟肌?怎麼吃能改善?療日子邀請皮膚科林昀萱醫師來與大家聊聊酒糟肌飲食!

酒糟肌飲食怎麼做?最容易引發酒糟肌的是辣、酒與熱

『辣』是最容易引發酒糟症狀的食物,再來就是『酒』跟『熱』。

可能引起酒糟肌的食物 酒糟肌可以吃的食物
可能引起酒糟肌的食物
  • 刺激性食物:辣的食物、薑、大蒜、芥末酒精、咖啡因、茶類等。

  • 蔬菜類:番茄、茄子、菠菜、酪梨。

  • 水果類:柑橘、香蕉、李子、無花果

  • 豆類:皇帝豆、菜豆、豌豆等。

  • 高油脂類:肉類、起司、巧克力等。

  • 發酵類:醬油、醋、酵母發酵食品(麵包不算)。
高纖食物、蔬菜、水果等
五穀根莖類:燕麥、蕎麥、地瓜
益生菌
誘發因子 溫度(冷、熱)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酒糟肌是什麼?皮膚科醫師:酒糟性皮膚炎好不了跟這有關!)


含有肉桂醛的食物約有2~3成會引發酒糟肌

林昀萱醫師分享2005年的研究,專家們觀察到若食物含有肉桂醛(cinnamaldehyde),像是番茄、巧克力跟柑橘類水果,也會引起2~3成的患者皮膚症狀發作。其他食物像是肉類跟起司也可能讓1~2成的病人出現皮膚症狀。

而2019年的文獻,比較1347位華人跟1290位對照組,請他們回顧診斷酒糟前兩年的飲食狀況,發現高油脂的飲食跟紅斑血管擴張型酒糟(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及鼻瘤期酒糟(phymatous rosacea)有相關 ; 因此推測,高油脂的食物會讓皮膚玻尿酸及神經醯胺製造失衡,導致皮膚屏障被破壞,使得皮膚容易發紅、刺痛 ; 也跟誘發表皮神經、皮膚慢性發炎以及纖維化有關。

茶與咖啡因會引發酒糟肌?還是跟冷熱溫度較有關連?兩派理論都有學者支持

一派學者表示茶類引發酒糟皮膚症狀跟咖啡因有關係,因為咖啡因會激活交感神經,使得皮膚血管擴張。

也有另一派學者認為溫度和酒糟的惡化,比較有關係,喝熱咖啡或熱茶,有些人的酒糟會惡化,但是喝冰咖啡冰茶就不會。

林昀萱醫師建議,不管是哪一派,如果你觀察到喝熱的咖啡或茶酒糟會惡化,但喝冷的不會,那就喝冷的吧!如果你不管喝熱的還是冷的都會讓皮膚出現症狀,就盡量不要喝。

猜你想療解:(毛孔像橘子皮、有小白點要懷疑是蠕形蟎蟲症狀!醫:過度雷射會導致皮膚失衡)


奶類跟甜食會讓痘痘惡化,
是否也會讓酒糟肌膚變嚴重?

目前的文獻並未發現奶類及甜食會讓酒糟皮膚惡化!甚至有專家提出奶類可以調節小腸菌叢、減少小腸上皮通透性以及小腸發炎,或許可以用來改善紅斑血管擴張型酒糟跟鼻瘤期酒糟病人的症狀!

酒糟肌患者不只有影響皮膚?腸胃可能也不太好?

酒糟不再只是皮膚的疾病,還可能跟系統性疾病有關聯!台灣研究超過89,000位酒糟病人,發現酒糟跟大腸激躁症的致病基因有重疊,認為酒糟跟大腸激躁症是有關聯性的。也有研究發現酒糟病人要是合併有幽門桿菌感染,治療幽門桿菌後,酒糟也跟著改善。

酒糟病人比起一般人,高出13倍的機率會罹患小腸細菌過度生長!40名酒糟合併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病人,接受腸胃道的治療後,酒糟就跟著一起好了。因此有專家建議,若是酒糟病人同時合併有腸胃道的症狀,應轉去腸胃科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跟治療。

酒糟肌能靠飲食改善?

酒糟的成因很多,目前有專家認為腸道微生物菌叢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腸內菌叢失衡會導致神經性發炎,這或許跟酒糟使用抗生素治療有效相關。

  • 高纖食物。富含纖維的食物可以讓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在腸道生長,不只讓腸道健康,也可以讓皮膚健康  燕麥、蕎麥、地瓜等。
  • 益生菌。可以幫助腸道好菌生長,打擊壞菌,還有減少發炎的作用。甚至有資料顯示吃益生菌可以改善皮膚屏障,減少患者皮膚敏感的現象。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不是每一種上述提到的食物都會引發酒糟症狀,會引發酒糟的食物對每個人也不一定相同,如果你真的每次吃某樣東西酒糟就變糟,可以考慮忌口。至於吃什麼可以改善酒糟症狀,目前資料有限,但多吃些高纖的食物對腸道健康跟皮膚健康或許都有幫助,不妨可以試試。再次提醒大家,皮膚有問題還是要找醫師諮詢單靠飲食是沒辦法治療酒糟肌的!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參考資料:

Rosacea, Updates in Clinical Dermatology.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9; 46: 219–225

Dermatol Pract Concept 2017;7(4):8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