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吃酵素嗎?益生菌跟酵素差異為何?5分鐘帶你瞭解酵素功效與禁忌

酵素差異

消化酵素、水果酵素、酵素果凍、酵素減肥...酵素流行已久,甚至夜市還出現「酵素臭豆腐」,宛如酵素的多重宇宙。很多人都在問「我需要酵素嗎?」其實要先搞懂什麼是酵素,有些人甚至分不清楚益生菌與酵素差異!先瞭解酵素是什麼?有什麼功效?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吃酵素。以下療日子為大家整理酵素相關資訊。


需要吃酵素嗎?先搞懂酵素是什麼


酵素是什麼?各種酵素差異為何?

酵素又叫酶(enzyme),它可將大分子的營養素分解為小分子以利於消化吸收、分解毒素,甚至提升免疫力。人體內的酵素可分為代謝酵素、消化酵素和食物酵素

  • 食物酵素:食物(包含動物和植物)自帶的酵素,例如鳳梨酵素,在適合的環境下,食物酵素會分解自身。
  • 代謝酵素:人體體內自行生成的酵素,是人體代謝過程中所需要的酵素,肝臟在解毒的過程中就會用到許多代謝酵素。
  • 消化酵素:人體體內自行生成的酵素,可將攝取的食物分解為小分子以利於消化吸收。

有三種主要的消化酵素負責分解我們飲食中的三種常量營養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

  • 澱粉酶:這些有助於將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糖。 
  • 蛋白酶:這些有助於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
  • 脂肪酶:這些有助於將脂肪(甘油三酯)分解成脂肪酸。


酵素有什麼功效和好處?酵素能減肥嗎?


好處1:減少積食的問題、降低消化負擔

很多人吃太飽容易肚子脹得不舒服,這不僅跟腸蠕動速度有關,也可能是消化酵素不足,補充消化酵素可以減少消化力不足的問題。通常會同時補充澱粉、蛋白質、脂肪三者的消化酵素,因為食物大部分由此三大營養素組成。


好處2:排便順暢、體內環保

蔬果發酵後含有天然乳酸,乳酸能改善消化道菌叢,並降低不良因子生成。而醋酸菌發酵生成的有機酸,也可促進消化蠕動,讓消化首道能更容易推動糞便排出體外。


好處3:補充營養或抗氧化成分

蔬果經過酵母菌發酵後會分解出維生素與礦物質,這有利於攝取蔬果的養分。另外經過乳酸菌發酵也會產生超氧歧化酶酵素(SOD),協助身體代謝有氧化傷害的超氧陰離子。


益生菌酵素差異為何?


益生菌是什麼?與酵素有何不同?

益生菌是指經過研究、清楚證明對健康有益,並具有活性的微生物,也就是能幫助我們改善消化、過敏等的有益細菌。對人體有益的常見益生菌包括:

  • 嗜乳酸桿菌(A菌)
  • 比菲德氏菌(B菌)
  • 凱氏乳酸菌(C菌)
  • 副乾酪乳酸桿菌(G菌)
  • 鼠李糖乳桿菌(LP菌)

延伸閱讀:益生菌不是只有排便、助消化,營養師分享4大乳酸菌功效!

酵素是一種生物觸媒,幫助促進化學反應;而益生菌是一種有益的細菌,幫助維持腸道健康。兩者都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但它們的作用和作用機制不同。


誰適合吃酵素?

酵素的需求因人而異,但有3種可能需要補充酵素的情況:

  1. 年紀較大或消化不良:酵素的分泌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並可能導致消化不良。這些人可能受益於補充消化酵素。
  2. 飲食不均衡或不健康:飲食中缺乏新鮮水果、蔬菜和未加工的食物,或者經常食用高脂、高糖和加工食品,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補充酵素可能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和消化。
  3. 經常運動:長時間的運動可能會使人感到疲憊和肌肉酸痛。補充酵素可能有助於促進肌肉修復和恢復。


誰適合吃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種有益於腸道健康的微生物,對腸道菌群平衡及腸道消化等有益作用,因此一般來說,以下3類人士比較適合吃益生菌:

  1. 長期服用抗生素或激素藥物:這些藥物可能會破壞腸道微生物的平衡,導致腸胃道不適,攝取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
  2. 有腸胃道消化不良或腸道運動功能不佳的人: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運動,改善便秘、腹脹等消化不良症狀。
  3. 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乳糖不耐症患者因缺乏乳糖酶,無法分解乳糖,進食乳製品容易感到不適。可選擇含有乳酸菌的產品,可以分解乳糖,有助於改善乳糖不耐症。

延伸閱讀:什麼益生菌吸收好?膠囊包裹、複合益生元較優?益生菌選購4重點


酵素怎麼吃?


何時吃最有效?

酵素的功能主要是幫助分解食物,所以最好隨餐服用。進餐時服用消化酵素時,該酵素會與攝取的食物發生作用,幫助餐中的營養物質被吸收。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酵素也有禁忌 恐和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消化酶補充劑常被標榜含有天然成分,因此被視為是安全的。然而,它們可能會干擾其他藥物的效果,例如口服糖尿病藥物和血液稀釋劑。Berry 博士建議,如果您正在考慮使用消化酶補充劑,並且正在服用其他藥物,最好先諮詢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以討論可能的相互作用。


療日子延伸推薦:42歲汪詩敏曝初老跡象好崩潰!分享好物NMN青春酵素 跟媽媽一起精神好、人不老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參考資料:Health.com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