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部骨折死亡率20%!骨科醫:髖關節手術前必須知道5件事
髖部骨折這種骨折比癌症的死亡率還要高!偏偏它是老人經常發生的骨折,許多長輩或其家屬都會面臨「年紀大開刀風險高,不要開刀是不是比較好?」「年紀那麼大,在家休息骨頭會不會自己長好?」等問題,以下戴大為醫師要說5件「若不幸發生髖關節骨折應該知道的事」,希望大家事到臨頭時可以盡快做出決策、減少治療的延宕。
髖部骨折大多需要手術
戴大為醫師表示,長輩進行髖關節的手術需要麻醉,風險的確很高,多數患者和家屬一開始都希望用較保守的方式來處理,但經過醫師解釋後約有九成五會決定手術,而決定暫緩手術的人,約有三分之二很快會把患者帶來醫院,因為有種狀況比「手術麻醉死亡」更恐怖,就是「生不如死」。
髖關節骨折後一動就會劇痛,想要讓患者臥床等骨頭自己生長,其實比想像中困難許多。臥床的人為了避免褥瘡,每兩個小時要翻身一次,每天擦澡也得全身都翻一次,更別提大小便了。照顧者每次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很快就會不忍心,帶回醫院安排手術。
髖關節骨折手術有死亡風險
髖部的固定手術或是髖關節置換手術並不是很困難,大多一個小時內可以完成。但若患者年紀大、身體狀況不佳、器官機能開始衰退,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病史等在髖閞節骨折患者身上都很常見,這些人光是在家中坐就可能心臟病、中風發作了,何況是接受手術。髖部一旦骨折,一年內死亡率可高達20%,而死亡當然也可能發生在手術或住院中。
有時患者家屬會說:「急診的醫師說因為風險太高,醫師不敢給他開刀。」其實醫師不是不敢開刀,而是不敢接觸「無法理解風險的家屬」。處理髖部的骨折要冒險,如果家屬不能接受風險,醫師當然只能請家屬再考慮。
很多人看到動手術與術後有高達20%的死亡風險會感到卻步,然而,若不進行手術,據國外研究,接受保守治療的人,併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高於手術治療者。
骨折狀況很差時先安排加護病房
雖然手術風險高,但可以安排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來做手術,例如術前的全身檢查,包括抽血驗血球、血紅素、凝血功能、血糖、肝腎功能,再加上心電圖、胸部X光等。若狀況極差,則要事先安排加護病房床位。如果沒有特殊狀況,儘早手術可減輕疼痛、早期恢復。但若身體有狀況急需處理,還是把身體狀況調整一下再手術比較好。
九成患者無法恢復過往活動力
戴醫師強調:手術的第一目標要放在「減輕疼痛,改善生活品質,便於照顧」。至於未來的活動,就要看患者的身體狀況了。根據統計,九成以上的患者在術後無法恢復到原來的行動能力:原本拿拐杖的人未來可能要使用助行器、原本使用助行器的人未來可能需要看護、原本每天只有走幾步路的人未來可能要坐輪椅...
復健是恢復行動力的關鍵
若手術順利,通常5天左右就可以出院,但活動能力能恢復到什麼程度,關乎術後的復健。患者復健的內容著重在走路的穩定,避免再次跌倒。復健的過程需要患者配合指令,如果患者有失智的現象,復建進度就會比較慢。
髖部的骨折絕對不只是骨頭裂開而己,還會增加經濟、時間的負擔,髖部一旦骨折,除了手術之外,之後的照護也須儘早安排,才不會措手不及。預防勝於治療,平時要預防骨質疏鬆,不要讓髖關節骨折發生,一次都不要。
療日子小叮嚀:
除了多補鈣、曬太陽預防骨質疏鬆,也別忘了多運動來維持骨密度;運動還能增長肌力,平時可多練習深蹲等核心肌群運動。戴大為醫師表示,下肢肌力比較好的人,術後的恢復會快很多,平時的訓練在關鍵時刻都會展現其價值。
療日子延伸推薦:(深蹲的好處從生活潛移默化,正確深蹲幫你降低骨折機率!)
本篇文章轉載自:成大醫院骨科部 戴大為醫師 原文名稱為:【骨質疏鬆】糟了!家中長輩【髖部骨折】!決定手術前,您需要知道的5件事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