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T第二劑陸續開打,專家提醒,BNT第二劑副作用普遍大於第一劑,尤其BNT的極罕見副作用心肌炎/心包膜炎較常發生在接種第二劑BNT後以及年輕男性。出現哪些症狀要懷疑可能是心肌炎/心包膜炎?BNT第二劑副作用有哪些?療日子為您整理BNT疫苗副作用與接種注意事項!
Q:BNT疫苗副作用有哪些?BNT第二劑副作用較第一劑明顯
- 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依據疫苗臨床試驗顯示接種第二劑之副作用發生比率高於第一劑。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一般約48小時可緩解。
- 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請您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若為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可經由醫療院所或衛生局所協助通報至「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
Q:極罕見副作用心肌炎/心包膜炎常見於BNT第二劑與年輕男性!出現5症狀快就醫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日前在記者會中提醒,接種BNT後應注意心肌炎、心包膜炎等極罕見副作用,較常發生在接種第二劑後以及年輕男性,接種後若有胸痛、心悸、走路喘、暈厥、呼吸急促等5種症狀,就應立即就醫。詳細如下圖: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打BNT增心肌炎風險?專家:出現5大心肌炎症狀要注意!)
▲接種BNT第二劑後,年輕男性應注意的心肌炎、心包膜炎。
若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例如:急性和持續性胸痛、呼吸急促或心悸等症狀),務必立即就醫。
臨床醫師對於BNT162b2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之診治評估事項,請參考「mRNA疫苗接種後心肌炎/心包膜炎指引」。
Q:BNT副作用頻率為何?成人注射部位疼痛佔8成,青少年則高達9成
美國CDC指出,在臨床試驗中,接種疫苗後 7 天內發生的副作用很常見,但大多是輕微的。不過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全身的副作用(如發燒、發冷、疲倦和頭痛)更為常見。依衛福部公布之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於各劑次接種後7天可能發生之反應及平均頻率參考資料如下:
年齡層 | 年滿16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 | 12至15歲的青少年 |
常見副作用 | 頻率 | |
注射部位疼痛 | 84.1% | 90.5% |
疲倦 | 62.9% | 77.5% |
頭痛 | 55.1% | 75.5% |
肌肉痛 | 38.3% | 42.2% |
畏寒 | 31.9% | 49.2% |
關節痛 | 23.6% | 20.2% |
發燒(>38度) | 14.2% | 24.3% |
臨床試驗與上市後經驗之年滿12歲接種者的不良反應
發生率 | 症狀 |
極常見(1/10~1/100) | 頭痛、腹瀉、關節痛、肌痛、注射部位疼痛、疲勞、畏寒、發燒a、注射部位腫脹 |
常見(1/10~1/100) | 噁心、嘔吐 |
不常見(1/100~1/1,000) | 淋巴結腫大、過敏反應(例如:皮疹、搔癢、蕁麻疹b、血管性水腫b)、失眠、肢體疼痛c、身體不適、注射部位搔癢 |
罕見(1/1,000~1/10,000) | 顏面神經麻痺d |
目前尚不清楚 | 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心肌炎e、心包膜炎e |
a.接種第二劑之後的發燒發生率較高。
b.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的發生率屬於罕見類別。
c.指接種疫苗的手臂。
d.在截至2020年11月14日的臨床試驗安全性追蹤期間,BNT162b2疫苗組有4名受試者發生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出現時間在第1劑接種後第37天(受試者未接種第2劑)以及第2劑接種後第3、9和48天。安慰劑組無顏面神經麻痺病例。
e.上市許可後確認的不良反應。另依據美國FDA上市後監測資料(2021/8/23),心肌炎及心包膜炎相較於女性及年長男性常發生於40歲以下男性,目前觀察風險較高為12至17歲青少年,經短期追蹤大多數個案經過治療後症狀已緩解。
Q:心肌炎發生率高嗎?
許多父母從媒體得知mRNA疫苗,像BNT容易出現心肌炎所以開始緊張,不過其實這屬於非常罕見的副作用,每百萬人,才有12.6發生機率,而在美國有304位已確定為疫苗引起的心肌炎住院者,95%都是輕症,至今也沒有人因心肌炎死亡,因此相對來說,如果沒有打疫苗,兒童死亡率約有0.03%至0.22%,比心肌炎的0.00%大很多,因此打疫苗才是上上之選。
資料來源:《 BNT來了,安全也得update一下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Q:疫苗接種後務必休息觀察15分鐘
- 為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15分鐘,離開後請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但針對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仍請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
- 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
Q:哪些人不適合接種BNT?
-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 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之疫苗劑次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
Q2:孕婦應該要接種疫苗嗎?美國CDC建議孕婦接種!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分析,mRNA COVID-19疫苗不會增加流產風險,孕婦應接種疫苗;且並未發現接種疫苗的孕婦或其嬰兒有任何安全問題。
美國CDC表示,懷孕會增加COVID-19重症的風險,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也會增加早產的風險。因此,該機構建議,所有12歲及以上的人應接種COVID-19疫苗,包括懷孕、哺乳、或將來可能懷孕的人。
台灣衛福部疾管署則表示,目前沒有足夠數據建議孕婦可常規接種COVID-19疫苗,惟若為高感染風險可能因罹患COVID-19導致嚴重併發症的情形,可經醫師評估是否接種疫苗。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如醫事人員),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接種COVID-19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
Q3:BNT輝瑞疫苗年齡限制為何?間隔時間?兩劑至少間隔4週
- 目前依據疫苗仿單之適用接種年齡為12歲以上,接種劑量為0.3 mL。
- 接種劑次為2劑,依疫苗仿單建議接種間隔為21天以上;目前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間隔為至少28 天。
- 接種途徑為肌肉注射。
Q4:BNT安全性及保護力為何?接種2劑可達95%保護力
- BNT不含可複製之SARS-CoV-2病毒顆粒,不會因為接種本疫苗而罹患COVID-19。
- 依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資料顯本疫苗接種完成2劑接種7天後之保護力約95%(90.3% ~ 97.6%),疫苗的保護效果需視接種對象的年齡或身體狀況而異。
據美國CDC,根據對16歲及以上人群進行的臨床試驗的證據,BNT輝瑞疫苗在預防實驗室確診感染 COVID-19 病毒的人群中的有效性為 95%;在臨床試驗中,BNT輝瑞疫苗在預防 12-15 歲青少年實驗室確診的 COVID-19 感染方面也非常有效,12-15 歲人群的免疫反應至少與16-25 歲的人群的免疫反應一樣強。
Q5:接種疫苗其他注意事項?建議與流感疫苗間隔至少7天
- 本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若不慎使用了兩劑不同COVID-19疫苗產品時,不建議再接種任何一種產品。
- 本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目前建議與流感疫苗應間隔至少7天,與其他疫苗應間隔至少14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各該疫苗無需再補種。
- 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
Q6:去接種BNT疫苗前,4大注意!
▲接種BNT前四點注意事項。(圖/1922防疫達人。)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青少年打完疫苗暈針怎麼辦?
暈針通常是因為對打針的心理壓力與恐懼感,轉化成身體的症狀,出現眩暈與噁心等症狀,大多發生於青少年集體接種疫苗時。大規模疫苗接種時,偶會發生聚集性暈針現象,被稱為集體心因性疾病。暈針反應與疫苗本身安全性無關,也不會造成身體健康的後遺症。相關預防措施可參考以下:
▲青少年常見的暈針反應預防措施。(圖/1922防疫達人。)
療日子也請你關心:第二劑間隔太久怎麼辦?接種後染疫要打第二劑嗎?快看5個重點QA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資料來源:疾管署、美國CDC、《 BNT來了,安全也得update一下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