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主播張齡予懷孕期間染疫!孕婦染疫怎麼辦?有早產跡象等3情況快就醫
美女主播張齡予今(20)日在社群平台宣布結婚和懷孕的好消息,不過目前因為確診關係仍在家休養,她感嘆好不容易寶寶剛脫離危險期又遇到另一個考驗:「實在對小孩很抱歉,雖然因為特殊身體狀況,很多藥不能吃,要靠自體免疫克服,但我會努力,也希望它是個跟媽媽一樣堅強的小孩。」國內本土疫情走向高峰,各地都有傳出孕婦確診的消息,日前新北市患有氣喘、貧血的20多歲孕婦染疫後,出現呼吸困難、窘迫的情形,緊急剖腹產後胎兒沒有保住,孕婦也在隔天過世,引發社會譁然!為避免再有類似憾事發生,婦產科烏烏醫師 為大家整理孕婦染疫後的常見問題。此外,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公布最新婦產婦處置指引,療日子馬上帶您來看!
Q1:孕婦染疫怎麼辦?
烏烏醫師說明,若狀況穩定、沒有產兆,目前已居家照護為主。
常見症狀包含:喉嚨痛、咳嗽、疲憊、發燒等,劇烈咳嗽可能引起宮縮,但不會導致早產。30週前孕婦重症機率和成人並無不同,無症狀比例也超過一半。但若進入最後一個孕期,重症比例就會約略提高。
安全用藥:可用止痛藥Tinten、止咳藥Medicon、化痰藥acetic。不適合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類,如:EVE等藥物;止咳藥也要挑選不含鴉片類藥物。
Q2:染疫孕婦什麼樣的狀況要就醫?
- 呼吸困難、胸悶、血氧低於94%
- 早產跡象:持續腹痛、陰道出血。
- 24週後胎動明顯減少。
Q3:孕婦確診對胎兒會有影響嗎?
目前沒有證據在懷孕期間染疫,會對胎兒造成影響。為求安心,仍建議孕婦解除自主管理後接受超音波檢查。
Q4:居家照護期間出現產兆怎麼辦?
除急產以外,目前皆以剖腹產為主。母嬰垂直感染並不常見,僅1~3%。
Q5:染疫期間可以餵奶嗎?
可以,病毒不會藉由乳汁傳遞,反而抗體可以透過乳汁給予新生兒保護力。目前各醫院大多會將母嬰分離照顧,未必有足夠人力進行手擠乳教學。可參考網路,或各單位線上一對一諮詢。
Q6:坐月子怎麼辦?
建議事先詢問月子中心,自主健康管理期是否可入住(居家照顧期一定不行),若不行,預先想好如何調整,如居家坐月子。
染疫孕婦怎分流?懷孕36週(含)以上收治加強版集檢所/防疫旅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7)日調整COVID-19確診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其中,中/重症、出生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及因其他疾病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之確診者,收治住院。懷孕36週(含)以上孕婦,則收治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
此外,年齡69歲(含)以下,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採居家照護。不符合居家照護健康條件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如本人或法定代理人要求希望採居家照護,經醫療人員評估後,得採取居家照護。
療日子也請你關心:最新確診輕重症分流:醫院僅收中重症、未滿3月發燒童;6對象入集檢所/防疫旅館
婦產科學會公布最新孕產婦處置指引!新生兒怎照護?(5/10修訂)
此外,根據台灣婦產科學會(10)日公布孕產婦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產科通則指出,目前證據顯示孕婦感染 SARS-CoV-2 較一般同年齡者有較高的死亡率,需插管及進加護病房、使用葉克膜的比例,尤其是肥胖及妊娠糖尿病等高風險患者,但其絕對危險性小於 50 歲以上有同樣情況的非懷孕染病者。此外,目前證據顯示 SARS-CoV-2 母嬰垂直感染的機會約為 1.6-3%。針對生產時機、方式指引如下:
生產時機
- 妊娠 23 週以下、無症狀或輕症患者,以內科治療為主,除非有其他必須儘快生產的適應症,並評估其繼續懷孕的利弊。
- 併發肺炎、敗血症患者
-妊娠 24-31 週,是否繼續懷孕或提前生產,建議由產科、新生兒科、內科、感染科、其他相關人員組成的治療團隊,共同與患者或家屬討論後決定。
-妊娠 32 週以上,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可考慮提前生產,為減輕母體心肺負擔,及免除治療時對腹中胎兒的顧慮。 - 需要插管或已插管治療的重症孕婦,若評估胎兒出生預後良好,考量病情可能迅速惡化,可考慮儘早安排生產。
生產方式
- 生產方式以一般產科處理原則為主。並視個別情況因地制宜,由醫師與產婦及其家屬討論後共同決定。
- 考量母嬰安全,此時視個別情況提早準備剖腹產及適當放寬適應症為可接受。
- COVID-19 產婦,不建議在家生產。
而在確診或高度懷疑感染的產婦之新生兒,則建議以下照護指引:
- 新生兒出生後,儘早斷臍,擦乾其身上的羊水、母血後,直接交給新生兒科團隊照護,避免母嬰接觸。
- 新生兒建議隔離照顧。
- 因近距離接觸有傳染風險,產後暫不宜母嬰同室及親餵母乳。雖現今證據顯示經母乳傳染機會非常低,但需考量母嬰接觸及母乳取得、運送、餵養過程的感控問題。是否哺餵母乳,建議由相關專家醫師就個案情況與產婦及家屬討論後共同決定。
療日子小叮嚀
最後烏烏醫師呼籲,準媽媽們盡快去打第三劑疫苗,孕婦沒有比較容易染疫,但沒打滿疫苗就會!
療日子也請你關心:居家快篩怎麼用?醫授兒童快篩教學:這樣做減緩孩子緊張與不適感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圖片來源:翻攝自張齡予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