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憂鬱藥物副作用別輕忽,失眠、幻覺... 3種替代療法報你知

抗憂鬱藥物一飲解憂愁最方便,但別小看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事實上其副作用非常多元精采,且更可怕的是,若沒經過醫師指示胡亂服用,還可能造成更可怕的後果。療日子邀國睡局為大家揭露憂鬱症藥物少為人知的一面。

鬼壓床也是抗憂鬱藥物副作用之一

國睡局表示,治療憂鬱症常常採用SSRIs(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來治療。 SSRIs可以增加大腦中血清素的濃度。這類藥物包含:百憂解(Prozac)(備註)、樂復得(Zoloft)、(立普能exapro)等,你知道嗎?使用這些藥物後常常有失眠的怪獸找上門!

美國知名網路媒體《Refinery29》,一位憂鬱患者在文章分享了他的經驗:「開始服藥之前,我從未經歷過任何睡眠問題。但開始服用抗憂鬱藥的六週內,我的睡眠明顯惡化。發現自己會在半夜醒來,有一種巨大的不安定感,還做了嚴重的噩夢,這是我從未經歷過的。」另一位患者也提到服用抗憂鬱藥的可怕經歷:「我經歷了睡眠麻痺(俗稱鬼壓床),醒來後無法動彈。我會在臥室裡看到可怕的人物或事物,就像產生了幻覺。然而在服藥之前,我每晚能睡8個小時,沒有上述的問題。」

治療憂鬱症不一定要用抗憂鬱藥物

國睡局指出,睡眠障礙所產生的風險只是抗憂鬱藥眾多可能的副作用之一,而那些可能帶來副作用的藥物並不是唯一的選擇!舉例來說,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ES療法......也都是可評估的方式。

  • 支持性心理治療:以支持患者,產生共感為主,減輕患者的內心衝突。
  • 認知療法:因為憂鬱症患者的認知有某種扭曲的類型存在,導致容易陷入憂鬱的情緒,因此,經由此種認知扭曲的改正,來治療憂鬱症。
  • CES療法:CES療法是運用極低的「微安培」安全電流量刺激大腦,改變大腦異常腦電波,促使大腦分泌「焦慮」、「憂鬱」、「失眠」、「疼痛」等與疾病有關的激素和神經傳導物質,幫助大腦慢慢回復自然的放電狀態。 


療日子小叮嚀:

是藥就是毒,任何藥物難免有些副作用,雖然抗憂鬱症藥物有它可怕的一面,但若專家評估且開立藥物後,若服用後有什麼不適不要自行降低藥量或停用。根據新營醫院衛教資訊,治療憂鬱的藥物治療劑量通常應由小劑量慢慢增加,可能會有口乾、便秘、解尿困難、視力模糊、臉潮紅、心悸、頭暈、抽搐等不適,若難以忍受可與醫生商量、調整,也不要自行加其他藥物。

療日子延伸推薦:(憂鬱症狀好很多 為何抗憂鬱症的藥不能停?輕忽復發率超過50%)


 

本篇文章轉載自:國睡局 原文名稱為:藥你小心!失眠怪獸亂入:抗憂鬱藥的副作用

參考來源:精神科藥物副作用│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

備註:治療憂鬱症、暴食症以及強迫症的藥物「百憂解」,2024年11月起全面退出台灣市場,「台灣禮來」基於公司策略調整,決定於「2024年底全球停止生產百憂解」,並請醫療專業人員暫停處方百憂解給新,也已遵循相關規定向主管機關報備。

圖片來源:123RF

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