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OVID-19病毒不斷地變異,以及疫苗接種的普及,大部分感染者的症狀多為輕症,日前因為感染新冠病毒而導致重症的案例數也大幅降低。不過,急診科醫師對於來急診就診的病因種類卻有新的發現!原來是嚴重肺炎的病患數下降了,反倒是一個少見疾病─肺栓塞,卻變多了!而推測原因竟然跟疫苗副作用有關?想知道自己肺栓塞症狀有哪些?以及自己是否為高危險群?以下將由療日子為您整理相關資訊。
疫苗是青壯年肺栓塞主因?醫:猝死率可達10%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楊博州表示,去年Delta病毒引起的大流行後,因其病種毒性較強,且那時大眾對於疫苗有疑慮所以接種還不普遍,所以有些來急診就醫的病人其肺炎都已發展到呼吸衰竭需要插管的地步,導致民眾因恐慌而紛紛擠至急診室來採檢,造成急診癱瘓,而如今在民眾普遍接種疫苗後嚴重肺炎的病患數下降了,反倒是一個少見疾病卻變多了,那就是肺栓塞。
肺栓塞塞住了之後病人常會有喘、胸悶、胸痛、咳血等,當它出現時會造成右心過勞與右心衰竭,其猝死率可達10%。
推測這段期間肺栓塞的病人變多原因可能就是疫苗副作用,雖然AZ產生血栓機率只有百萬分之2-5,但畢竟急診室是一個濃縮區域重症病人的地方,所以110年這段搶打疫苗期間,病人來急診看病的病因也是隨之改變。
肺栓塞是什麼?肺動脈阻塞恐致心衰竭、猝死
肺栓塞顧名思義指的是肺動脈因阻塞物造成血流受阻的危症,而阻塞物的來源可能為血栓、腫瘤、空氣、脂肪、羊水、或靜脈系統植入物脫落。其中以下肢深層靜脈脫落的血栓最為常見,占70%-80%。
肺動脈阻塞時,不僅阻擋了靜脈回流的缺氧血流至肺部,也會誘發肺動脈收縮使得肺部血管阻力急速上升。這首當其衝的就是右心室,因為它必須加勁賣力地收縮才能將血液送至肺動脈進行肺循環。右心室過勞後便會產生右心擴大,收縮力下降等右心衰竭的跡象。一旦右心衰竭後,沒有足夠的血液可以輸送至肺部進行氧氣交換,也就沒有足夠的含氧血可以流回左心輸送給全身細胞用了。
參考資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猜你想療解:(馬上起床是禁忌!冬天猝死原因與6大習慣有關,醫:家中3處最危險)
肺栓塞症狀有哪些?留意4大前兆
肺栓塞症狀在臨床的表現多樣化,必須小心與許多心肺疾病做鑑別診斷,症狀包括:
- 進行性呼吸困難
- 低血氧
- 胸痛
- 咳嗽咳血等
當併發右心衰竭後便可能會產生下肢水腫、肝鬱血、昏厥、休克、甚至是猝死。
9類人是高風險族群!單側下肢腫痛、發紅需盡快就醫
楊博州提醒,下肢靜脈血栓常是肺栓塞來源,所以:
- 開刀
- 久臥久躺
- 慢性心臟衰竭
- 惡性腫瘤
- 生產後或懷孕婦女
- 口服避孕藥
- 肥胖
- 抽菸等患者
以上族群應注意其下肢血液循環避免血栓生成、出現下肢腫痛合併呼吸喘的症狀出現時應及早就醫、以避免嚴重併發症。
療日子延伸推薦:(久坐導致腿部靜脈曲張?嚴重型、外觀型三大治療選項看這邊)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如何預防肺栓塞?
調整生活方式以避免危險因子是預防肺動脈栓塞的不二法門:
1.正常生活作息及良好生活習慣,如:戒菸、適當運動、控制體重。
2.均衡飲食、減少膽固醇攝入,多補充水分。
3.勿過度用力按摩,防止栓塞掉落。
4.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若長途搭車或旅行,要注意定時活動下肢,建議穿寬鬆衣褲,促進下肢血液流動。
5.長時間站立工作者,建議穿彈性襪,每天下班後抬高雙腿高於心臟,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6.下肢外傷或骨折手術後患者,若突然有胸悶、胸痛、喘等症狀,需儘速就醫。
7.手術後的病人要及早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8.發生肢體靜脈血栓,要及時溶栓、取栓。
9.曾有深層靜脈血栓栓塞史者,定期到心臟科門診追蹤
10.若本身凝血功能異常(易形成栓),需要長期服用抗凝劑防止栓塞形成,在日常生活上應避免外傷、拔牙等容易出血的情形,若有醫療需求也應告知醫師目前有服用抗凝血藥物。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參考資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