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新生兒、幼兒腸病毒症狀這樣判斷,4大重症前兆快就醫
腸病毒來勢洶洶!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3/31-4/6)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與歷年相比為近十年以來同期最高,目前疫情仍呈上升趨勢。疾管署也說明,近期腸病毒檢出以克沙奇A型為主,惟社區已出現5例腸病毒71型及1例D68型輕症個案。應特別留意學幼童是否有出現腸病毒症狀!
腸病毒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且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雖然大多是輕症,但仍有引發腦膜炎、心肌炎的可能性。以下療日子為大家講解腸病毒症狀有哪些?如何辨別新冠與腸病毒?與有效預防之道。
腸病毒71型現蹤,0~5歲是重症高危險群 4大重症前兆需就醫
- 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 體溫正常時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 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通常在睡眠時出現)。
- 持續嘔吐。
腸病毒症狀:常見發燒、喉嚨痛 不易出現腸胃道症狀
實際上,腸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不會造成腸胃道症狀。腸病毒是一個大家族,這個家族的特色之一就是經由「腸道」感染,並引起疾病,故稱之「腸病毒」。腸病毒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喉嚨痛、食慾不振及手腳屁股起水泡等等症狀。
成人感染病毒後一般3~5天會出現症狀,但是大多數感染者,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為七至十天。極少數個案,有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
新生兒腸病毒的症狀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後的症狀有各種表現,從最輕微的發燒到致命的多重器官衰竭都有。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躁動不安、餵食不佳、嗜睡,其他症狀如發紺或膚色蒼白、肌張力低下或過高、腸胃症狀、黃疸、出血點、抽搐等都有可能出現。
幼兒腸病毒的症狀
幼兒得了腸病毒後的一週內,要特別注要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症狀,如有其中任何一個症狀,可能是併發重症的前兆,應儘速帶至大醫院就醫。
5歲以下嬰幼兒重症風險高
疾管署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90%的腸病毒重症發生在5歲以下的孩子,所以低於這個年紀的,都該提高警覺。另外「腸病毒重症」也好發於開始發燒後的2-4天,因此很多醫生會請要求在就診後的三到四天後回診,以確定無併發症。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小朋友腸病毒可以吃什麼?營養師親授腸病毒飲食5重點)
腸病毒如何傳染?家庭以及校園傳播仍是主要感染源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腸病毒的傳染途徑有飛沫傳染、糞口傳染、接觸傳染,例如幼童咬手指頭、接觸不乾淨的玩具、吃東西沒洗手,或者咳嗽和流口水,以及廁所沒清洗乾淨,不慎摸到污染處,也可經由接觸病童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此外,目前已知的腸病毒已經有60幾種,雖然得到其中一種後,就會對該種病毒有數十年的免疫力,但是因為型別很多,而同一時間流行的也會有好幾種。因此就算得過腸病毒,未來仍可能會再度染上。
大人小孩都可能感染腸病毒!嚴重可引發腦膜炎、心肌炎
腸病毒傳染力強,除了嬰幼兒外,青少年甚至成人都有感染可能,只是症狀大多輕微,易與一般感冒混淆。腸病毒可引發多種疾病。常引起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或因感染腸病毒D68型而引起嚴重呼吸道症狀、腦炎或急性無力脊髓炎等。
如何辨別新冠與腸病毒?
臺中慈濟醫院小兒感染專科黃禹銘醫師指出,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要注意和腸病毒的鑑別診斷,像是腸病毒會有的肌抽躍、紅疹,新冠病毒也可能會出現,鑑別仍得靠快篩。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腸病毒疫苗最快7月開打!對象、副作用、保護力、價格一表看懂)
腸病毒要請假嗎?北市教育局:確診至少請假7天
北市教育局曾於5月發布新聞稿表示,因應全國腸病毒疫情升溫,北市學校或幼兒園若有學(幼)童經診斷為腸病毒(含醫師確診及疑似),即應請學(幼)童請假至少7天;另因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已公布本年度發生腸病毒流行疫情,如幼兒園同一班級在7日內有2名以上(含2名)幼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停課。
北市教育局也提醒,5歲以下幼童為併發重症高危險群,若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手腳無力、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儘速至北市13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臺大兒童、三總、北榮、新光、萬芳、馬偕兒童、國泰、北醫、臺安、中興、仁愛、和平婦幼及陽明院區)就醫。
如何預防腸病毒?酒精消毒沒用!漂白水較果較好
臺中慈濟醫院黃禹銘醫師說明:「新冠肺炎病毒、腸病毒是兩種構造不同的病毒」,新冠肺炎病毒有外套膜,用酒精可以殺死,所以勤於酒精乾洗手就有用;腸病毒沒有套膜必須用消毒能力更強的肥皂、洗手液濕洗手才行。他建議同時有新冠疫情與腸病毒的流行期,環境許可時,使用效用更廣的濕洗手。環境中如果有腸病毒,噴再多酒精也不能完全消滅掉;漂白水則能適用新冠肺炎與腸病毒的環境清消,建議家長考慮用漂白水,發揮更全面的防護作用。
根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預防腸病毒,環境消毒使用漂白水建議的泡製及保存方式如下:
1.一般的環境消毒,使用500ppm濃度的漂白水,可將100cc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泡製。
2.遭病童口鼻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使用1,000ppm濃度的漂白水消毒,可將200cc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泡製。
3.稀釋後的漂白水請於24小時內使用完畢,未使用的部分在24小時後應丟棄。
參考資料: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療日子小叮嚀:正確洗手方法打擊腸病毒
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酒精乾洗手等對腸病毒抑制較無效果,所以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的基本方法。
a.正確的洗手方法如下:
- 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 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 兩手心互相磨擦
- 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
- 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
- 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
- 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 用乾淨的紙巾或烘手機將手烘乾
b.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跟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特別是準媽媽、幼童和新生兒,盡量避免接觸腸病毒病人。
c.家有嬰幼兒的成人工作或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洗手,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
d.罹病之學童,宜請假暫勿上課,接受治療並好好休息,同時也可避免傳染其他學童。
e.平時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增強個人之免疫力。也要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資料來源:療日子編輯團隊/衛福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中慈濟醫院
圖片來源:12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