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突發癢、變大恐是皮膚癌徵兆!黑色素瘤症狀如何判斷?
根據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國內每年新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個案約兩百多例,佔整體皮膚癌不到7%,但致死率卻高達57%。究竟罹患黑色素瘤會有哪些症狀?如何提前檢出、治療以避免惡化?療日子特別邀請到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為大家解說黑色素瘤症狀如何自我檢視,並說明可以特別注意哪些部位以及如何預防!
黑色素瘤是什麼?醫:容易擴散轉移、致死率高!
黑色素瘤雖名之為瘤,其實是從身體的黑色素細胞發展而來的惡性腫瘤,屬於皮膚癌的一種。由於它具有生長快速且容易擴散轉移的特性;且大部分患者未曾留意自己的皮膚或因缺乏警覺心,致使確診時經常已是晚期;再加上過去治療方式較少,因此致死率也較高。
造成黑色素瘤的成因,目前研究多以國外為主,認為以長期曝露在陽光下有關;但國人的黑色素細胞癌多生長於紫外線較少照射到的地方,病因眾說紛紜、尚未明確。然而,基因遺傳亦為因素之一,所以有家族病史者也是高危險群。
一般而言,如果能在極早期發現(如原位癌或第一期)、惡性度相對較低的情況下,經適當處理後約9成以上可完全治癒,不會有轉移或復發。但要是來到第二期以上或末期,復發率高、預後效果相對也差。
(注意!下一段落的圖片可能造成噁心、不適,請斟酌閱讀)
黑色素瘤症狀如何判斷?五大指標檢測是否有癌化特徵
身上的黑色素細胞癌變增生形成惡性黑色素瘤,部分患者是以皮膚局部長出腫塊為表現,有些則是一片扁平狀的暗色斑塊,也有病人會出現傷口反覆潰瘍出血、無法癒合的症狀。此外,原本因黑色素沉澱所長的良性痣,也可能會癌化變成黑色素瘤。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別身上長出的黑點是痣,還是黑色素瘤?可以「ABCDE」五大指標初步檢視:
A(Asymmetry對稱性):若痣的上下左右呈現不規則、不對稱狀態,需特別小心。
B(Border邊緣):外觀邊緣呈鋸齒狀、缺角、突起,或是沒有明顯邊界等。
C(Color顏色):正常的痣通常顏色均勻,假如看起來顏色深淺不一,應加以留意。
D(Diameter直徑):若痣的直徑大於0.6公分以上,或有持續變大情形,都要格外注意。
E(Evolving改變):最近一年中痣產生了變化,例如迅速變大、隆起、邊緣不規則或顏色變得不均勻,或者是有出血、發癢、疼痛等新症狀出現,即可合理懷疑原本良性的痣恐轉變成黑色素瘤。
提醒民眾若有以上疑似黑色素瘤症狀,都應盡速就醫檢查。但假如身上的黑痣是從小就有、長在身上已很久一段時間且無變化,則不用太擔心。
手指、腳底都是黑色素瘤好發部位!黏膜型黑色素瘤更好發於腸道、口腔
以研究統計來看,包括台灣或鄰近的日本、中國等亞洲黃種人,惡性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多為四肢肢端,即手掌、腳底或指甲等處。還有一種較常發生於亞洲人身上的黏膜型黑色素瘤,會在口腔黏膜、鼻咽部、食道、小腸,甚至男女性的會陰部出現;也有發生於直腸或肛門附近的案例,可能會以出血為表現,以致病人常誤認為是痔瘡出血而未就醫。
雖然較為罕見,但眼睛同樣亦可能罹患黑色素瘤,除眼白出現斑點之外,病人也會有眼睛看不清楚、視力變差、出現陰影等症狀。由於較難早期發現,治療難度也會比較高,呼籲定期接受完整的眼部檢查也很重要。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身上突然長黑痣 懷疑自己有皮膚癌?「ABCDE檢測法」核對皮膚癌特徵)
療日子小叮嚀
相較於歐美國家的白種人,儘管亞洲人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較少出現在經常接受日曬處,但過度曝曬仍是危險因子之一。所以平時應做好防曬,透過塗抹防曬乳、撐傘、戴帽子等防護,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皮膚,如此一來也可預防其他皮膚癌的發生。另有發現長在腳底的黑色素瘤,可能與長期腳掌受到物理性或化學性刺激有關,建議平日盡量別赤腳踩地,同時應定期自我觀察皮膚狀況,以便早期發現異狀。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皮膚底下出現不明腫塊是什麼?飲食不當、痰濕體質都是脂肪瘤原因)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採訪醫師:林口長庚腫瘤科主治吳教恩醫師
責任編輯:鄭碧君
參考文獻:Xiao Ke Liu., & Jun Li. (2018). Acral lentiginous melanoma. The Lancet, 391(10137), p2295-2388.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