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喘竟是心臟腫瘤!醫師協助重建半顆心,搶救花甲婦人

心臟腫瘤

宜蘭一名67歲何姓婦人胸悶呼吸喘超過2個月,原以為是常見的血栓所致,直到被送至羅東博愛醫院急診才發現是罕見心臟腫瘤並透過即時心臟外科手術完成救治。

一般而言呼吸喘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從輕微的運動後疲勞到嚴重的肺部或心臟疾病,雖然呼吸喘並非心臟腫瘤的專屬症狀,但在某些情況下,心臟腫瘤確實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羅東博愛醫院的何姓婦人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此案例來分析說明心臟血管肉瘤是不可輕忽的病徵狀態。

心臟腫瘤會導致呼吸喘嗎?

當心臟內有腫瘤生長時,可能會對心臟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進而引發呼吸困難的幾種情況:

  • 阻塞血流: 腫瘤可能會阻塞心臟內的血流通道,例如心臟瓣膜或心臟腔室的出口,會導致血液無法順暢地從心臟流出或流入,進而使肺部充血,引發呼吸喘,在羅東博愛醫院的病例中,何姓婦人心臟的5公分腫瘤就已佔據半顆心臟,導致心血管血流不順,引發嚴重的胸悶與呼吸喘。
  • 影響心臟收縮功能:腫瘤影響心肌的正常收縮能力,導致心臟無法有效率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當心臟泵血功能下降時,肺部會積聚過多液體,引發呼吸困難。
  • 導致心律不整:心臟腫瘤可能會刺激心臟的電氣傳導系統,導致心律不整。嚴重的心律不整會影響心臟的泵血效,何姓婦人的手術中,甚至需要安裝人工起搏器來取代受損的心臟竇房結,以恢復心臟的正常跳動。
  • 引發心包膜積液: 心臟腫瘤會導致心臟周圍的心包膜積聚過多液體(心包膜積液)。當心包膜積液過多時,會壓迫心臟,使其無法正常舒張和收縮,導致呼吸喘甚至休克,何姓婦人被送醫時已出現嚴重的心包膜積液,且癌細胞已侵犯到心包膜,導致發炎反應。

心臟腫瘤可能還有甚麼徵兆?

心臟腫瘤初期不一定有症狀,但到了晚期就有機會出現下列徵兆,需要多加注意

  • 胸痛或胸悶
  • 心悸
  • 疲勞
  • 水腫(尤其是腿部)
  • 暈厥或意識喪失
  • 體重減輕(惡性腫瘤較常見)
  • 發燒、夜間盜汗(惡性腫瘤較常見)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症狀並非心臟腫瘤所獨有,許多其他心臟或肺部疾病也可能引起類似症狀。因此,如果您出現上述任何症狀,應及時就醫,由醫師進行詳細檢查以找出確切原因,如同何姓婦人最初被診斷為血栓,正是因為心臟腫瘤的症狀與其他常見疾病相似,導致初期不易被鑑別。

心臟腫瘤的種類分別

  • 原發性心臟腫瘤: 指腫瘤直接從心臟組織中產生。它們可以是良性的或惡性的。
  • 良性心臟腫瘤: 最常見的是「黏液瘤」,通常位於左心房,好發在女性身上,雖然是良性,但也可能因阻塞血流而引起嚴重症狀,其他良性腫瘤包括脂肪瘤、纖維瘤、血管瘤等。
  • 惡性心臟腫瘤: 較為罕見的原發性惡性心臟腫瘤,主要是「肉瘤」,如血管肉瘤、橫紋肌肉瘤、纖維肉瘤...等。
  • 轉移性心臟腫瘤: 指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到心臟,常見會轉移至心臟的腫瘤,有支氣管癌、黑色素瘤...等。

心臟腫瘤的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腫瘤的類型(良性或惡性)、大小、位置、是否轉移、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症狀的嚴重程度。

1.診斷方式:

影像學檢查: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m)是診斷心臟腫瘤最常用且有效的初步檢查,可以觀察腫瘤的位置、大小和對心臟功能的影響。其他影像學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MRI)和正子斷層掃描(PET-CT),這些檢查可以提供更詳細的腫瘤資訊,並評估是否有轉移。羅東博愛醫院在案例患者送至急診後,即時察覺病況異常,經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精確發現了心臟竟長出5公分大的腫瘤,並判斷其已侵犯心包膜,導致嚴重積液和血流不順。

心導管檢查與切片: 醫師可能會進行心導管檢查,並在必要時進行腫瘤切片,以確定腫瘤的性質,何姓婦人在術後也取組織進行病理化驗,最終確診為惡性肉瘤。

血液檢查: 雖然沒有直接的血液指標可以診斷心臟腫瘤,但某些血液檢查可以幫助評估心臟功能或是否有發炎反應。

2.治療策略:

    • 手術切除: 對於大多數良性心臟腫瘤,手術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且通常可以達到治癒。手術目標是完整移除腫瘤,同時盡可能保留心臟功能。對於一些原發性惡性心臟腫瘤,如果腫瘤局限且可以完整切除,手術也可能是一個選擇。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鄧穩莊醫師在確定病因並與病人家屬討論後,立即為何婦動刀開心,進行了長達8小時的艱鉅手術。手術中成功切除了腫瘤與受侵犯的心臟部位,並使用人工醫材重建了心臟肌肉與心包膜,更安裝了人工起搏器來取代遭切除的心臟竇房結,讓心臟重拾跳動能力,成功為病人「拆彈」續命。
    • 化學治療: 對於惡性心臟腫瘤(特別是轉移性心臟腫瘤或無法手術切除的原發性惡性腫瘤),化學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方式,旨在殺死癌細胞或抑制其生長。案例患者在術後確診為惡性肉瘤後,也安排進一步接受放療與化療,以持續控制癌細胞。
    •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可能用於惡性心臟腫瘤的局部控制,特別是在手術無法完全切除或作為輔助治療時。然而,由於心臟對放射線較為敏感,使用時需謹慎評估。
    • 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 某些特定類型惡性心臟腫瘤,如果存在特定基因突變或免疫檢查點,標靶或免疫治療可能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 支持性治療: 如果腫瘤無法治癒,或患者的身體狀況不適合積極治療,則會以支持性治療為主,旨在緩解症狀、提高生活品質。這可能包括藥物控制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

      療日子推薦延伸:總是喘、咳、痰,當心是肺阻塞症狀!一分鐘自我檢測 三觀念預防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由於心臟腫瘤的罕見性和複雜性,通常需要多專科團隊的合作,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王文斌也特別指出,這次成功救治患者,有賴於急診室的敏銳察覺、放射診斷科的優異影像判讀,以及心臟外科與手術室團隊的緊密合作,充分展現了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實力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新聞資料來源:羅東博愛醫院https://www.pohai.org.tw/
圖片來源:123RF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