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形成骨刺?骨刺原因有哪些?5方法避免骨刺,好好聊日子健康專題

秉持著「好好聊日子,一起健康過日子」的『好好聊日子』推出健康專題特輯節目,邀請過往旅遊世界的李秀媛擔任住持人,這集節目主要探討的是骨刺問題。根據統計,骨刺的發生率在45歲至60歲的中年人,大約是20%左右,而60歲以上的人則高達80%都有骨刺問題,如果是從事重勞力工作的人比例就更高了。如果不顧好「骨本」,除了增加骨鬆風險之外,骨刺也可能會找上門!到哪些方法可以避免骨刺?骨刺原因有哪些?本集節目邀請了生技達人、復健醫學科陳冠霖醫師以及兩位特別來賓兩性專家吳娟瑜老師與星座專家Amanda老師,一起分享專業觀點與經驗,深入了解骨刺,並提供改善與預防的建議。

5大骨刺原因!這三症狀可能長骨刺

許多長輩經常抱怨頸椎或下背疼痛,這樣的問題很多都是由骨刺引起的嗎?
復健醫學科陳冠霖醫師表示骨刺確實是脊椎退化的常見現象,特別是在頸椎和腰椎部位。 隨著年齡增長,長期的不當姿勢或外傷,會使脊椎間的椎間盤逐漸失去彈性和水分,導致脊椎間距縮小。這時,脊椎小面關節及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增加, 進而刺激骨頭邊緣生骨刺,這些骨刺可以穩定脊椎,但如果壓迫到神經或脊髓,就會引發疼痛和其他症狀。而長骨刺的常見症狀有:腳麻或腫脹、疼痛感、坐骨神經痛。 

形成骨刺的原因:
1.年齡增長:隨著年紀的增長,肌肉會逐漸流失,力氣就會降低。
2.體重過重:體重過重會造成椎間盤的負擔。
3.運動傷害:會讓肌腱和韌帶有損傷,脊椎不穩定就會生成骨刺去穩定脊椎。
4.職業傷害:久坐不動或是駝背、彎腰都會造成骨刺產生。
5.舊疾:骨折或是舊傷造成脊椎退化。

長期姿勢不良導致頸椎疼痛  兩性專家吳娟瑜分享保養方法

兩性專家吳娟瑜表示,作為一名講師因為寫演講稿跟用手機看資料,常常要一直低頭,還會躺著看書,長期姿勢不良導致我常常頸椎疼痛。以前遇到類似的狀況去醫院檢查,聽到的回答都是「老化現象」,真的好討厭聽到這個詞彙。還有啊,前陣子想說工作性質經常需要到處奔波,就買了一個大容量的背包,每天帶著文件、筆電和其他必需品到處跑。當時我還想著:「這個後背包真能裝!」沒想到前陣子突然覺得腰椎很不舒服,連蹲下、站起來的時候都要很小心謹慎,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我才趕快先減輕背包重量。

娟瑜老師分享,醫師有建議我要攝取營養品,剛好朋友向我推薦了「蛋白聚醣」這個成分,我查資料的時候才知道,原來人體本身其實會自然生成蛋白聚醣,但隨著年紀增長,蛋白聚醣的產量會逐漸減少,所以需要額外補充,來保持骨骼健康、減少關節磨損。我補充了一段時間後,真的明顯感覺到頸椎和腰椎的壓力減少了,卡卡的感覺,活動起來也更加順暢了。 再加上我每天晚上都會去游泳池、SPA池泡熱水跟在水中走路,之前聽醫生說因為水中有浮力,對關節、脊椎較無負擔能減少壓力,而且在水中的阻力也可以有效強化關節周圍的肌肉,提升關節穩定性與靈活度,比起爬樓梯或陸上健走,是更適合中高齡者進行的最佳運動。我等等忙完還要趕快去游泳池SPA池泡熱水跟做緩和運動。

星座專家Amanda曾被骨刺問題困擾  蛋白聚醣來幫忙

星座專家Amanda老師也表示自己的工作性質需要久坐,因為節目一錄就是好幾個小時,中間想要站起來活動不太容易,以前坐兩三個小時都不是問題,但這幾年只要坐一小段時間,就會開始坐骨神經痛,被迫需要中斷工作,站起來緩和一下疼痛,真的讓我很困擾。從來沒有想過久坐疼痛這件事,會跟骨刺有關聯。除了坐骨神經痛以外,以前很好睡,躺下三秒就可以睡著,不挑枕頭、床墊的人,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從去年開始我發現只要床墊、枕頭不對,頸椎就會很不舒服連帶著睡眠都受影響。 

Amanda老師也補充,自己嘗試過一些物理治療方式,但是效果都不明顯。朋友看到我的情況,推薦給我一種新的營養成分「蛋白聚醣」說它可以緩解卡卡的不適。吃了一段時間後真的感覺有所不同不僅坐立不安的狀況緩解了姿勢變得更舒適連睡眠品質也提升了不少。

骨刺原因為何?如何保養?牢牢鎖住膠原蛋白,穩固骨骼、關節

生技達人也分享,健康的脊椎有正常的寬度,退化的脊椎可以發現椎間盤越來越扁塌,而椎間盤是由細胞和膠原纖維、水和蛋白聚所組成。舉例來說,脊椎的每一節就像一個橡木桶,膠原蛋白就是桶身的木片,蛋白聚醣則是箍圈,將膠原蛋白、水分等營養鎖在裡面。箍圈的作用非常關鍵,無論上下都需要圈住,才能避免關節塌陷。如果缺少了這個箍圈,膠原蛋白便會流失,骨骼的結構如同房屋失去支撐一樣,逐漸崩塌垮下來。

補對營養素,讓營養「聚」在一起!

蛋白聚功能,就是要讓營養素「聚」在一起不流失。而全身與臉部皮膚當中也有很多像這樣小木桶的地方,才能讓我們的臉部看起來Q彈。骨關節裡面也都要靠蛋白聚醣這樣的箍圈鎖起來,運動起來才會更潤滑。所以不論是補充一型、二型、三型膠原蛋白,都需要蛋白聚醣把營養聚集起來,才不會流失。

 

良好姿勢+運動  5大避免加劇骨刺發生的方法

復健醫學科陳冠霖醫師分享要避免骨刺及脊椎退化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保持良好坐姿:無論站立、坐姿還是行走,都要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線,避免長時間駝背或彎腰。

2.適度運動:游泳、快走、瑜伽或是街舞等低衝擊運動,能維持脊椎的靈活度並增強背部肌肉。

3.避免過度負重:搬重物時應該彎曲膝蓋而非腰部,減少對脊椎的壓力。

4. 控制體重:減少脊椎承受的壓力,減緩退化速度。 

5.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膠原蛋白、鈣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保持骨骼健康。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復健醫學科陳冠霖醫師提醒大家,頸椎和下背部疼痛不見得都是骨刺引起的,還有許多其他潛在原因, 如肌肉拉傷、韌帶發炎、椎間盤突出等。因此,當出現疼痛症狀時,應該讓專業醫師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理學檢,並根據需要進行影像檢查。


療日子請您也關心:骨刺看什麼科?一定要開刀?專家教你辨別骨刺症狀與嚴重度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圖片/資料來源:好好聊日子

延伸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