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重該怎麼吃?中醫師:加入這一味煲湯就能祛濕散寒

體內濕氣重該怎麼吃

根據加拿大卑詩省高級中醫師,現任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加拿大分會會長-黃雪子博士在《人參:中醫瑰寶》一書中指出,清代醫學家在《濕氣論》一書中說:「人知避風寒,而不知避濕,蓋濕傷人隱而緩,隱則莫見,而受之也深,緩則不覺,而發之也遲。」意思是大家都知道躲避風寒,但是卻不知道逃避濕氣的侵害,及至發現,還不重視,則濕氣就會帶來身體造成很大的困擾。體濕,就一定要「祛濕」!下列就來分享體內濕氣重該怎麼吃?

體內濕氣重該怎麼吃?不注意恐造成身體影響侵害多

再談如何祛濕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體濕」的臨床徵狀有哪些:

  1. 頭髮易出油、臉易出油。
  2. 睡覺會留口水、有口臭、身體有異味。
  3. 常感疲倦、沒勁渾身無力、注意力不集中。
  4. 睡覺打呼、感冒痰多、喉嚨經常嗯嗯咳咳。
  5. 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沖掉。
  6. 臉色較蒼白不見紅潤。
  7. 肚子常有脹氣、身體出現水腫現象。
  8. 耳內濕。
  9. 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這也是浮腫現象。
  10. 小女性陰部潮濕易瘙痒有異味、男性陰囊潮濕易瘙癢有異味。
  11. 女性對性冷感,男性陽痿早泄。

有以上現象,表示體內有「濕氣」,這就是中醫所認為的「濕邪」邪留在體內,免疫力會降,人就容易生病。濕是最會滲透的,遇寒則成為「濕寒」,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容易形成肥胖。

「濕氣」與「寒氣」大不相同

「濕」跟「寒」是不一樣的,「寒」是身體內有寒氣,比如:脾胃虛寒、肝腎陽虛,身體會出現怕冷的現象;而「濕」體內有濕氣,導致身體困重、精神疲乏、頭昏發蒙等現象。中醫常說「脾濕」,脾主運化,脾喜燥惡濕,如果體濕超過脾的負荷,那運化功能就無法發生功效,體濕會愈來愈嚴重,身體狀況也就愈來愈惡化。如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身體就一定健康。體內有濕就一定要祛濕,體內的濕氣很容易吸引體外的邪氣,二者裡應外合,一拍即合,身體的疾病就糾纏不清!像是: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這些病都與濕邪有很大關係。

體內濕氣重該怎麼吃?祛濕的首要之務就是,不吃冰冷食物

祛濕的首要之務就是,避開冷飲冷食,蔬果也要盡量避免寒凉屬性;因為愈吃愈冷、陽氣愈損。體濕的人烹飪時,最好加入蔥、薑、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尤其薑可以把體内的濕氣逼散出來。平常該多吃薏米、芡實、赤小豆等食物。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的功效,是中醫學上常用的利水滲濕藥方。而芡實具有健脾補肺、益氣生津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大便稀溏有很好的療效。赤小豆能去濕氣,有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應該常吃多吃。中材如茯苓,性平味甘,也有利水健脾、寧心安神的功效。用上述幾款食材煲粥煲湯,加入人參,能助脾振陽,此外,針灸祛除體內濕氣效果明顯,能開鬱補陽、祛濕散寒。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濕氣食譜:《薏米芡實茯苓赤小豆煲參》

材料:

  1. 人參數片(根據體質,再決定選用高、低溫人參)
  2. 薏米20
  3. 芡實20
  4. 茯苓20
  5. 赤小豆20

做法:

  1. 全部食材洗淨備用。
  2. 食材放入鍋中加滿水,按下開關待跳起,加鹽調味,再蒸煮一次至熟爛後即可食用。

這道褒湯粥,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内水分代謝。不但利尿、除,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

療日子推薦延伸:人參功效有哪些?漢藥之王7好處!保肝降血脂還有這優點



好書購買推薦:人參:中醫瑰寶

作者:黃雪子・加拿大卑詩省高級中醫師、中醫學、針灸學、自然醫學三科博士,臨床與教學經驗超過三十年。現任「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加拿大分會會長、日本「綜合醫療協會」學術部主任、台灣「針灸學會」顧問暨駐加拿大代表ˇ

延伸閱讀

TOP